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61.
张群华  丁芳  郭勇 《心理学探新》2011,31(5):440-444
为了说明儿童能否感知到父母在情感、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关爱,研究采用情境故事考察了幼儿园中班及小学二、四、六年级169名儿童对父母关爱的感知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父母关爱的感知能力在不断发展;女孩对父母情感关爱的感知显著高于男孩;独生子女对父母生理关爱的感知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高同伴接纳水平儿童对父母生理关爱的感知显著高于低同伴接纳水平儿童。  相似文献   
162.
亲亲相隐是我国传统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并为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法律制度或法律思想所贯彻。亲亲相隐之所以会成为中西法文化的共同特征和共同选择,是因为这一制度符合人性的需求,体现了"仁爱"的人性自然亲情,是"孝道"这一基本人性在法律制度中的具体表现。我国的证据立法应当在继承、改造亲亲相隐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当代中国的亲属拒证权。  相似文献   
163.
荀子的"性恶论"是以特定的人性的内容为基础的。事实上他并不关心"性"是否让人成为了人,而只注重这"性"让人产生了怎样的行为。在荀子看来,属于性的东西有两种:人本身具有的基本能力(如目辨白黑的能力)和欲望。而荀子所谓的那种人本身具有的基本能力是无法推动人产生行为的,因而行为产生的原动力就落在人的欲望上,而"恶"也最终落脚在欲望上。因此,人的弃恶从善也最终转化为如何对待欲望。  相似文献   
164.
对1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焦点小组访谈,探索其对临床实习中学习关爱的看法.护生认为关爱的学习由关爱或不关爱事件诱发,临床实习中学习关爱的困惑源于临床工作繁重导致关爱病人时间不足.护理教育者要关注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心理变化,给予积极诱导,让临床实习发挥其在关爱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5.
刘同舫 《学海》2006,(4):113-116
技术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由人性与物性的辩证统一所构成,具体是指对自然的能动性改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了人性与物性的冲突,使人类遭遇种种危机与困境;技术的发展是有界域的,既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又受自然自身的制约,从而规定了人们技术活动的界域。  相似文献   
166.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和价值观在安乐死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人都将面临生命的终结,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应该尽一切力量来尊重生命、保护生命,使生命之花傲然绽放。生命固然美好,但毕竟有一个终点。当一个生命遭遇到不可避免的摧残,处于死亡的边缘,已无力再感受健康、快乐、幸福、尊严和价值时,是绝望而痛苦地等待死亡,还是理智而尊严地迎接死亡?这个问题实质上包含着长期以来对安乐死的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167.
我们不仅要做基督徒,而且要做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我们不是已经领了洗,为教会所接纳了吗?”是的,我们的确已成了基督徒,但还并不完全都是真正的基督徒,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一定要认识基督,并了解救赎的意义和方法,虽然人性的软弱还不能让我们到达彼岸,但我们的船头一定要指向航标灯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的义德还不能使我们成圣,但一定要有成圣的愿望。这个提法或许会触到一些人的痛处,因为他们以为现在这样就挺好,平日里快乐地享受世俗的生活,或紧张地忙碌着肉身的需要,主日天到教堂来听一台弥撒,办一个告解,冲刷一下一周的污垢,但我们扪心自问…  相似文献   
168.
量化与统计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这一方法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同时也存在着使用的局限性。犯罪人有很强的心理掩饰性,对包括犯罪人在内的人的心理的测量实际上是一种间接测量,测得的数据是心理学家标定的数据,兼有客观性与主观性。量化研究如果不与科学思维相结合,有可能得出浅薄平庸甚至错误的结论。心理学研究应当以"人性"为基点,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实现量化方法与非量化方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9.
人性观,即认为人性究竟是本善的还是本恶的,不仅是哲学思辨的焦点,也是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常人理论(lay theory)。对于东西方文化传统的检视表明,西方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是性恶论人性观,东方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则是性善论人性观。研究通过实证数据支持了这一结论,发现中国被试相对于美国被试,对于人性的主观评定更倾向于性善的一端(研究1)。这种人性观差异导致中国被试在道德方面,尤其是规范性道德(行善)方面,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1),并且这种因果关系得到了启动实验的支持(研究2)。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如何塑造了人们对于人性和道德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0.
爱仇     
说到爱与被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身感受。父母之爱、子女之爱、亲情之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这些爱都包涵着人性中的真善美,融入着自然的情愫。在渴望爱的获得中,那一份期盼是多么的刻骨铭心;在爱的施舍过程中,那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