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对自身生命过程的干预和控制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也对人的尊严和价值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在新的情势下,怎样利用技术才能避免伤害,体现尊重人的精神?哈贝马斯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每个人只有将自己看作是人类当中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人种当中的一个份子,才能避免对其他生命控制和操纵,才能避免对待他人的工具化态度.只有从人类学的广阔视野出发,变人与人之间的主客体关系为主体间性关系,才能深刻理解生命伦理学尊重原则的哲学基础和人文内涵,从而为技术的道德化使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2.
孔子对天命的理解和体认,是在对殷周时期对天的基本价值观批判继承与创造发展的基础上完成的;孔子的天命观,经历了一个由信仰、怀疑直至超越的历程,经历了由神学、道德天命观向带有自然倾向的天道观念转化的过程。在人性论上,孔子作为“人性”理论的首倡者,奠定了以后儒家思想中对人性问题叙述和理解的基调,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关这一问题的基本框架,后来的孟子、荀子将人性问题从善恶两个方面做了极端性的发挥。本文指出,由于受殷周以来传统政治思维模式的影响,孔子把其天命论、人性论作为其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政治价值依据。如果说天命为孔子政治思想体系建构的外在价值依据,那么,人性则成为孔子政治思想体系建构的内在价值依据。孔子的思想体系正是寻找到了具有超越性的两大价值依据,因此,不但具有了超稳定的仁—礼政治结构模式,而且成为影响中国政治社会与政治文化的最重要的政治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3.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人的生命属于自主性生命,已超越了生命本能,成为自我生命的主宰者。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追求个性自由的、生存优越的创造性的活动。创新是组织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创新精神的组织才有活力,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创新人”的人性假设给管理者提供了促使组织进一步超越的理论基础。以事就人,以人为主,才能使人尽其才,人适其所。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心理学家在心理治疗本土化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其中开本土化之先河的是悟践疗法。从悟践疗法的发展可以了解在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的早期特征。悟践疗法的人性主义理论是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的理论产物,强调人性是由生物性、心理性和社会性三方面融合的全方位、全息的整体。悟践疗法的认知与行为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的实践特色。理论和实践证明:悟践疗法具有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5.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文化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与文化环境是相互生成、相互影响的关系,因而,道德观念也必然是由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文化世界所塑造的.时至今日,东西方文化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一点反映在道德观方面表现为西方道德观强调个人自由、权利、公正、关爱和宽恕等;而东方则更加强调以集体和个人责任为导向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06.
荀子的道德修养论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荀子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性恶论者。他一方面从人的自然性出发,提出人性本恶论;另一方面又从人的社会性出发,提出了“化性起伪”的人性改造论和道德修养论。荀子肯定了性本恶之人在礼义法度等外在道德规范的约束下不断弃恶从善、积善成德的可能性。他提出的以追求圣人和君子为人生境界的道德修养理论,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7.
毕业生走向社会,适应与否,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作为其影响因素——人性哲学观的不同会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尤其是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使用Wrighsman的人性哲学量表调查了苏州部分学校的大学生和社会一些参与工作的人员,发现大学生与参加工作的社会人员在独立性、人性的理性与意志力、人性的复杂几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是我们在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给其辅导的内容之一。大学教育者在大学生走向社会前应该对其进行社会化方面的辅导,了解作为学生与社会可能存在的差异,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以减少其由于社会化不良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8.
幸灾乐祸, 指因他人的厄运而快乐。幸灾乐祸的本质属性是一种阴暗的情感, 作为一种基于社会竞争和社会比较的社会情感, 它是情境化的、由多因素决定, 具有积极的情感效价, 且不利于人际和谐, 具有反社会性。幸灾乐祸的前因可由目标定向、关系定向和综合定向三种分类体系进行解释; 功能研究方面, 自我提升是当下主流观点; 在前因和功能之间, 还应存在机制研究, 表现为工作机制的反照效应假设和流动补偿假设。  相似文献   
109.
在目前学界关于简、帛<易>出土文献研究基础上,本文讨论<易传>心性论思想,认为<易传>总体性质是仁德已尽之后的智德,思想实质合于孔子之道,以尽性至命的穷神知化为思想核心.<易传>心性论比较隐微,经常与本体论结合在一起论述,不主要从人性生成的角度论心性,更主要是以"神"概念表达心体觉性,其思想实质是基于心性之体同于大化之体的本体阖辟论,而不是生成论.<易传>以"寂感之体-神-几"模式表述心与意识的结构,"圆而神"与"方以智"在一定意义上可视为心的两种认知方式.<易传>心性论的重点在圣智觉性,于本体与现象之际抉择人之心性作为天地之中,又以圣智觉性作为心性之中,由此阐发"穷神知化,由通礼乐"的内外一贯之道,这是<易传>心性论思想的根本特征.又对<中庸>与<易传>作了许多义理比较.  相似文献   
110.
道德根源于人性,道德的最终基础在于人性的内在矛盾,道德的力量来源于道德的人性基础,人性化的生活即道德生活,是人类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