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习"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它与"性"有着内在联系.孔子、孟子、荀子都对"习"观念及"习""性"关系作出了相应论述,但他们之间有没有内在的关联?本文通过对出土文献《性自命出》的"习以养性"等观念的考察,发现一条"由性而发,循性而习,尽性而终"的逻辑脉络.以此为中心,这可使孔子、孟子、荀子"习"与"性"观念得以...  相似文献   
62.
《管子》"人与天调"的生态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子·水地》等篇章,阐述了人类应合理地使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常态,它们忠实地记载了管仲及其学派在倡导农业生产中所表现出的环境与生存发展的生态平衡思想。  相似文献   
63.
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鸟形双鋬鬶,为莒人是最早崇拜鸟的氏族提供了物证。本文试从古代传说、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相互印证,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4.
同步性是社会交往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特征,人际同步以其独特的价值为个体发展、群体合作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人际同步中不同的社会机制、心理过程和神经机制,构建了一个新的循环式人际同步综合模型,以揭示人际同步现象潜在的认知神经机制。人际同步研究中基于超扫描技术的研究范式主要用于联合行动、共同注意、交互式决策、情感交流和创造性问题五个领域。人际同步神经信号的变化已经被证实存在于右侧颞叶、额叶、左额下回等脑区,其中θ波、α和μ波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变化明显。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些脑区内的信号对于人际同步现象潜在的认知神经机制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5.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公众观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李凌  缪小春 《心理科学》2000,23(5):537-541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家长、教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判断标准的认识.因素分析表明,家长主要强调四个因素"精神和神经病症"、"良好品行"、"健康人格"和"循环性";教师则强调五个因素"精神分裂症状"、"神经质"、"好学生标准"、"不良人格"和"不良品行".公众对于情、意、个性及社会适应等同心理健康的关系认识较为清楚,但对认知、品行及体征与之的关系认识则片面和模糊."好学生标准"对判断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6.
陈红兵 《管子学刊》2005,2(4):59-64
儒家、道家哲学生态观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在生态存在论上,两者都是一种生成论世界观,强调人与自然万物的内在联系。不过,道家注重自然运化过程的自然性、一体性,儒家则强调自然运化的生命特征,肯定人与万物的差别;在生态价值论上,道家偏重“自然”的价值.强调自然运化的自然目的性和价值性,肯定人和万物的自然本性的价值。儒家则偏重“人文”价值。它强调人与社会的生存价值.肯定主体德性的价值;在生态实践观上,道家强调“自然无为”的实践原则,“自然无为”体现了对自然自组织、自协调智慧的信任。道家实践观体现在个人生活方式上具有消减性特征,强调慈爱利物、俭啬有度、知和不争。儒家强调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肯定主体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作用。在对农业生产实践的治理上。儒家强调顺应天时、因地制宜和“谨其时禁”。  相似文献   
67.
鲁迅对于儒家封建礼教的态度与道家道教对于儒家封建礼教的态度,多多少少有互相一致的地方,即都是抱着批判的态度,其结论也都是认为儒家的封建礼教会导致"人吃人",只是时代背景不同,各自的立场和观点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68.
中国国家的形成与祭祀的集中密切相关--或者说,通过对祭祀对象的掌握而掌握对不同民族的权力,这是中国国家形成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人与神的关系既体现为人与祭祀对象的关系,也体现为人与神的代言人-巫师集团的关系,它使中国的王权与神权一直存在着某种紧张关系,这在中国商代有着鲜明的表现.  相似文献   
69.
耶稣基督在祂的临别赠言中对门徒们说:"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便得不到永生。"然后又对门徒说:"我的肉就是真实的食粮,我的血就是真实的饮料。谁若吃了、喝了便得永生"。当时的门徒根本不明白耶稣基督当时对他们讲的是什么?直至最后晚餐时,耶稣基督亲自将祂自己以饼与酒的方式交托给门  相似文献   
70.
鬼谷子的测谎心理思想其目的在于帮助统治者考察权变、征召远近人才、谋划国家事物、献说陈情、决安危、定亲疏、察同异、辨真伪。其基本依据的是阴阳观。他认为阴阳是宇宙变化的一贯之道,把握了阴阳之道,就获得了开启人内心隐秘的基本原理。其所遵循的原则是:知己知人原则,隐秘性原则,把握时机原则。其具体技术有捭阖术,即根据阴阳变化原理提出的开启和闭藏的技术;钩言术,即通过语言表达的动静状态窥探他人内心情报的方法;飞箝术,是以激励、褒扬的言语诱导对方获得实情而抓住对方心理的一种测谎技术。揣摩术,又分揣术和摩术。揣术是根据情感的两极变化和惯常行为表现推测对方心理真实情报的方法。摩术是指将内在情感与外在符验相结合进行推测、切磋、体会获得对方真实情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