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这句吉祥赠言与本刊创刊号的吉祥赠言是同一经文的不同译本,另一译文是:“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这后一句被萧乾先生引用在《大姐的梦》(1993年3月28日《羊城晚报》)一文中,他写道:“最近看到她(指冰心先生——引者)题的一幅字: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正是这位九十二岁老人的真切写照。”有趣的是,换一种译法,由于译者领会和表现的侧重有别,竟使人能多一层理解。譬如“友贤择善居”,就说明了“居住适宜处”的“适宜”二字,一要与贤德的人交朋友,二要找个好邻居或选个好环境。“常先为福德”,就是不要临时抱佛脚,好事要先做,福德要先积。“敕身”二字说得颇严厉,自己给自己下命令,“从真正”,便是“置身于正道”。只有正道,才有最终的吉祥;歪门邪道或许能得逞于一时,但无论什么人堕入,终究是不幸的。  相似文献   
832.
赵振宇 《心理学探新》1990,(2):35-39,10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视觉、听觉等感知活动到进行思维的整个认识过程;包括从情感产生的心理机制到情感内容的整个情感发生过程;包括从需要、动机的产生直到人完成各项艰巨任务的整个意志过程;还包括造成人与人各  相似文献   
833.
在论述汉魏两晋佛教与道教之关系史时,近代佛学大师们对道教的第一部道经《太平经》同佛教初入中土的“第一部译经”(?)《四十二章经》的关系问题,颇有认识上的争议。关于两经各自的成书年代孰前孰后以及谁采用(或曰抄袭)谁的教义的问题,说法纷纭,见解不一。特别是关于《四十二章经》的成书年代,更是见解不一致。一般地说,较多的学者,而且是较占优势的一方,认为它们都是成书于汉代,《太平经》成书于佛教已传入中土六十余年的汉顺帝时期(公元126—144在位),四十二章经》译成于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或三国时期;  相似文献   
834.
科学的无神论者与人创造出来的、反过来控制人的虚幻观念作对,但他从不敌视人,恰恰相反,正因为他热爱人,才敢于用行动坚定地反对反对人的观念。千百年来,人们被自己制造的虚幻枷锁禁锢得太厉害了,有时甚至不忍目睹。人的思维需要更为清新的风:人的行动需要打破枷锁的自由、广阔与光明。事实上,这股“清新的风”已经吹了数千年,但很多人似乎一直视而不见,或者见而不思,或者思而无果。我们愿与正直的人们一起为减少人的迷信与怯弱,增加人的自信、力量与荣光尽绵薄之力。在这个栏目中,我们选编了无神论或(宗教)哲学相关的经典之作,虽然它们有着无法避免的时代特征,但穿越百年、千年的时空,今天仍旧能够感受到它巨大的思想魅力给心灵带来的震撼。给思维带来的新鲜活力和深沉力量。  相似文献   
835.
科学的无神论者与人创造出来的、反过来控制人的虚幻观念作对,但他从不敏视.人,恰恰相反,正因为他热爱人,才敢于用行动坚定地反对反对人的观念。千百年来,人们被自己制造的虚幻枷锁禁锢得太厉害了,有时甚至不忍目睹。人的思维需要更为清新的风;人的行动需要打破枷锁的自由、广阔与光明。事实上,这股“清新的风”已经吹了数千年,但很多人似乎一直视而不见,或者见而不思,或者思而无果。我们愿与正直的人们一起为减少人的迷信与怯弱,增加人的自信、力量与荣光尽绵薄之力。在这个栏目中,我们选编了无神论或(宗教)哲学相关的经典之作,虽然它们有着无法避免的时代特征,但穿越百年、千年的时空,今天仍旧能够感受到它巨大的思想魅力给心灵带来的震撼,给思维带来的新鲜活力和深沉力量。  相似文献   
836.
历代学者多认为<周易参同契>是东汉浙江上虞人魏伯阳所作.本文通过对文献的考察与分析,确认"郐"地并非作者籍贯,"鲁国"与"会稽"具有一致性,"会稽"是解开作者籍贯的钥匙,初步提出今本<周易参同契>的作者非一人而出于众手.其作者在齐鲁、吴越之问.  相似文献   
837.
保禄年伊始,各堂区都举行了隆重的保禄年开幕礼仪。以此来纪念这位外邦人的宗徒诞生两千周年。圣保禄宗徒不仅是耶稣基督的门徒和宣讲者,也是值得人们敬仰的伟大的外邦人宗徒,他以他神奇的蒙召和强烈的传教热忱.向人们揭示了生活中最根本的动力就是基督的爱。“我生活在对天主子的信仰内,他爱了我,且为我舍弃了自己”(迦,二,20)。我们今天的基督信徒要从圣保禄宗徒的身上学习信德、学习基督、最终学习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838.
四川汶川大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地震我们如何应对?突发的灾难除了顷刻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帮助灾区人民渡过心理创伤,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对心理社会功能的后遗影响。灾后心理危机同样是灾难,灾后心理疏导需专业人员,抗震救灾与灾后的心理干预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839.
840.
现代性、主体性、限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在现代性的背景下讨论当代文化之大义。首先,当代文化的本质与内涵是回归,它肩负着解放人类主体性的使命登场;其次,当代文化回归的主旨,是重申和强化人的主体性,寻求释放并确立人的主体性文化之内容及形式;再次,当代文化回归趋向的另一展示,是对于形而上的追索,并确立主体间性的立场,这是对现代化的一种平衡和拯救。最后,回归乃人类认识的极限(制)性所致。这也是人类的限制性——主体性边界。这一不无悲观色彩的实在,恰恰是主体性的保障。一切,均是相对于人而言的,是人择的。人类的主体性因此才不断地被周期性重申。主体性的追求与实现,是人类(多次现代性问题)的唯一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