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2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26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9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儒家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儒家文化中蕴含着迥异于西方的、丰富的人际关系理论 ,它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主要指导原则和规范。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理论 ,已经建立了以“仁”为核心 ,以“礼”为整合手段 ,以宗亲关系为出发点 ,以整体主义为处理人己、群我关系的基本原则等较为完整的人际关系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2.
无论形式繁杂或简化,都要回归圣经真理,而不是盲目模仿或所谓创新基督教圣礼既是恩典的媒介,又是真教会的标记。由基督教全国两会制定的《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中强调,坚持中国化方向要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和礼仪制度。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倡导教会崇拜礼仪、圣乐诗歌、教牧服饰、教堂建筑等融入中国元素,使之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体现中国特色。当前,中国教会的崇拜礼仪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3.
54.
孔子思想之“共同体”意涵,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仁”“和”“礼”是孔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核心、实践理想和实现途径。孔子“共同体”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主要包括:国际合作要坚持“和合思维”,反对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排他主义;全球治理要倡导“仁政思想”,反对以武力威胁解决争端;国之相交要遵循“底线原则”,拒绝利益至上的利己主义;倡导“和而不同”的发展模式,推动全球治理的合理变革以及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55.
56.
近二十年来学界关于荀子性朴还是性恶的讨论,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学术争论。笔者并不赞同荀子性朴说,但认为性朴论者提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荀子在《礼论》中提出性是本始材朴,是对何谓性的定义,而非对人性善恶的评判,故与性恶并非同一层面的问题。荀子非常自觉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以来的文质论传统,并在这个理论框架下讨论人性与礼制。他在《性恶》等篇中将作为质的人性理解为恶,但在《礼论》等篇中又非常肯定情与质,这展现了文质论的理论张力。相对而言,孟子对文质论没有像荀子那样讨论得那么深刻,但性善论更符合文质论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57.
58.
儒家仁学的建立是孔孟对人类理性之觉醒的巨大贡献,孔孟奠定了儒家仁学之基础,却未封闭仁学之体系。宋代新儒家程朱等人继承了孔孟仁学的基本精神而又作了重大改造与发展:他们将孔孟的道德情感之"仁"升华为道德之本,将孔孟的道德条目之"仁"提升为道德宗元,将孔孟的主体精神之"仁"扩展为宇宙精神,将孔孟的个体生命力之"仁"发展为宇宙生生之德,儒家仁学因此而由道德伦理学升华为道德哲学。 相似文献
59.
上博简《天子建州》"天子歆气"章简文是论大飨礼的饮食礼规,为天子与诸侯以下贵族共食之礼。大飨礼中,天子至尊德厚,歆享食物之气嗅;诸侯位卑,德下天子,则礼节性地食用俎实、脯醢等"亵味";大夫地位又等而下之,有脯醢之荐而无俎实;士地位最卑,故仅能馂尊者之食余。简文反映了周代"至敬不飨味而贵气嗅"的饮食观念,体现出饮食礼别尊卑辨贵贱的功能。 相似文献
60.
孔子在社会理想上憧憬"大同"之世,在现实的政治治理上则向往以亲情关系为主轴的家国一体的周礼之治,力图使政治社会成为一个"道德的团体",所以,"为政以德"成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礼制是其对社会基本结构的设计,义乃政治治理的价值目标,孝悌是政德之根,仁为诸政德之全体大用,所以,其政治伦理思想内含一种内在逻辑结构,同时又表现出典型的美德政治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