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年前的一天,一个年轻的乡下木匠走进上海市第一百货公司商场。他是第一次来上海,商场内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他眼花缭乱,虽然买不起,看看也算长了见识,开了眼界。他的脚步在一处柜台前停住了,货架上一件商品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只木箱,樟木箱,不用尺子量,以木匠的眼光,一看便知是28寸。出于好奇,他叫服务员取下来看看,香樟木,箱面上刻有“龙凤呈祥”图,漆是枣红漆,问价钱,答曰:260元。服务员还算耐心,补充道:这种箱子是进口货,已脱销了,这是只样品。  年轻的木匠无心再逛商场了,走出商场门口又不舍离去,那只木箱2…  相似文献   
22.
张一  陈容  刘衍玲 《心理科学进展》2016,(10):1600-1612
视频游戏对青少年行为影响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暴力视频游戏带来的消极影响上。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者开始关注亲社会视频游戏对青少年行为的积极影响,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大多以一般学习模型为理论框架。一般学习模型认为亲社会视频游戏通过影响与亲社会相关的认知、情感和生理唤醒而对亲社会行为产生作用。已有研究显示,亲社会视频游戏会促进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同时减少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研究者们采用多种方法探索亲社会视频游戏影响青少年行为的心理机制,证明了一般学习模型的理论构想。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研究性别、人格、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并开展相关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3.
消费场景经常触发消费者的拟人化想象,营销实践也越来越多地运用拟人化元素。时间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要素,对时间的拟人化加工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从心理学、消费行为学视角来探究时间拟人化倾向的研究较为缺乏,甚至并未有研究进行时间拟人化倾向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的探讨。因此本研究提出,时间拟人化倾向在成因上具有特殊性且在消费决策与行为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首先,从区别于其他拟人化对象的时间的本质特征出发,本研究提出结构需求动机影响消费者的时间拟人化倾向。其次,当消费者产生时间拟人化倾向后,会激发基于情感的决策模式,从而强化了亲社会行为。此外基于这一路径本研究探讨了相关边界条件,认为个体情绪状态可以对其产生调节作用。从营销实践来说,本研究增加了对时间拟人化的理解,对更好地运用时间拟人化进行营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自我同情的“利他”心理机制,研究1采用自我同情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量表对5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同情、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与亲社会行为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自我同情正向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2)生命意义感在自我同情与亲社会行为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心理弹性在自我同情与亲社会行为间起独立中介作用;(4)自我同情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对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研究2采用干预法对被试的自我同情进行为期7天的干预,结果发现:随着自我同情水平的提升,被试的亲社会行为也显著提升。该研究揭示了自我同情影响亲社会行为的潜在心理机制,对自我同情的社会效益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5.
程垦  林英晖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6):1111-1122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议题。但是, 关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内涵, 目前还存在一定模糊性。基于动机视角, 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定义、特征、动机、类型等方面, 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模糊性进行细致解构与深入剖析, 形成相对系统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概念内涵; 并据此概念内涵背后的动机逻辑, 对现有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梳理, 阐释其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机制; 最后, 从细分类型、测量工具、研究视角、影响因素、抑制机制、影响效应与本土化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6.
李梅  李洁  时勘 《心理科学》2017,40(4):961-966
本研究通过对28位丧亲者进行深度访谈,使用解释现象学分析法对质性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中国丧亲个体的社会支持体验。结果显示,丧亲社会支持的内容包括后事处理、情感支持、生活恢复帮助,经济与物资支持等。支持来源除家人和朋友之外,还包括同事、相同经历者,以及相关机构等。社会支持通过调节情绪、改变认知等方式促进个体对丧亲的适应。本研究结果为最新丧亲社会支持模型提供了支持,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社会对丧亲人群的社会支持特色。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探讨了亲社会自主动机对青少年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检验了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中介作用。研究1以293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考察了亲社会自主动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2以205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法操纵亲社会自主动机(vs.受控动机),并考察其对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亲社会自主动机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并且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亲社会自主动机对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中都起到了中介作用;相反,亲社会受控动机则不利于青少年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进而不能有效地提升其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8.
陈爱蓓 《学海》2005,(1):137-141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 ,由于相关民事法律的不完善 ,投资者在受到上市公司或者中介机构、庄家的不法侵害造成财产损失 ,发生民事纷争时 ,往往无法获得相应的赔偿 ,而侵害者由于市场炒作经常获益匪浅。风险收益机制的严重失衡 ,是当前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因此 ,建立证券民事赔偿机制是合理解决各类证券民事纠争 ,完善我国证券监管体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上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9.
朱丹  李丹 《心理科学》2005,28(5):1231-1234
抽取上海市初中三个年级217名学生为被试,通过对道德判断推理能力、移情反应、亲社会行为的测量和问卷调查,考察初中阶段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发展规律,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道德判断推理与亲社会行为、与移情能力之问没有显著相关;移情能力中的个别指标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相关显著;在移情反应、亲社会行为水平、以及助人动机、帮助方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故事呈现方式不同会对故事与自己相关程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0.
刘庆明  姚本先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149-150,193
隔代抚育中出现了普遍的隔代“亲”现象。本文分别从文化传统(血缘宗亲)、心理需求、社会现实、补偿心理等几个方面来阐述隔代“亲”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