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13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论旬子与《周易》的关系兼及"六经并称"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称荀子"善为<易>",但文献所载<易>的传系中没有荀子.本文对荀子易学的渊源、荀子引<易>说<易>的特点、荀子与<易传>的关系以及"六经并称"的时代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2.
《系辞》是《易传》中体现儒家思想最为充分的历史文献。但近年来对它的属性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属道属儒莫衷一论。本文从儒家的天道观、人道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四个方面阐述《系辞》的儒家思想,指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儒家的宇宙生成论,而所谓“鬼神”主要是讲幽晦,与《论语》记载孔子“子不语怪力乱伸”的思想原则是一致的。《系辞》用天尊地卑的自然现象类比贵贱的社会现象正是儒家等第观念最为有力的佐证。《系辞》认为《易》的形成就是人类文明史的写照,这也是当时儒家的历史观。《系辞》把“变”作为思想核心,其发展变化观是相当彻底的。这种“变”的思想方法虽然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有距离,但与荀子的儒家思想是非常接近的。  相似文献   
73.
74.
乾坤道家易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本着“以经观经,以传观传”的学术立场,在探索古易筮书占筮语言中的人生哲 理,勾勒《易传》哲学观的形成面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易传》与道家思想的渊源关系,并试图重 建道家易学。文章认为,周易经传之间由筮书而哲学化的过程中,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承先启后的重 要环节。文章以乾坤两卦为主要范围,一方面探讨了古经本意,另一方面又对经传加以对比,指出 《易经》的人生哲理与辩证思维对老子体系形成的启发,以及老子引易入道,对日后《易传》以哲学化 的语言诠释《易经》的影响,描绘了老子及道家各派思想在《易经》哲学化过程中的枢纽作用。文章还 揭示出了贯穿《周易》古经──《老子》──《易传》这一思想脉络的二条主轴,即以道家思想为主体的自然观与辩证思维方式,并通过这两条主轴进一步分析了《周易》经传与老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5.
天·地·人──谈《易传》的生态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传》把天地自然界看成是有生命的存在,而人的生命正来自于这个自然界。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源,也是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根源。人在获得自然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佐”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6.
在帛书<要>篇中,"前祥而至者,弗祥而巧也","前羊"即翦祥,"弗羊"即祓祥,此句当释为:翦除凶邪而得福,消除灾殃而避祸."孙正而行义",孙正即循正,意为遵循平常的做法.义为宜,行义即行得其宜."则是用倚于人也",倚通奇,"用奇"之"奇"与"孙正"之"正"构成一对范畴."唯周粱山之占也,亦必从亓多者而已矣",是由多人占的一种占法."后世之士疑丘者",疑为责怪之义.  相似文献   
77.
智勇,是<易传>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中日两国有着深刻影响的、带有共同性的道德规范.无论是如何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还是中日友好新局面的开创以及协调民间交往都离不开智勇品质.在中日关系发展中,弘扬智勇精神,对于推进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易传>智勇思想在当前中日关系调整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友邻修好,智以用言;省视自己,有错必改;勤学不辍,智广多利;直面过失,勇于纠错;勇于开拓,创造中日关系新境界;勇毅坚忍,触害立义.  相似文献   
78.
<东坡易传>中认为,人性是抽象的、"不可见"的,孟子之后以善恶来解说人性的传统,所讨论的都仅仅是"性之似",而非人性本身.这一将"性"与"道"置于同一高度的人性理论,打着深深的老庄哲学的印记.苏氏的人性理论尽管受到朱熹等理学家的严厉批驳,但对于我们理解人性这一复杂的问题,仍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9.
赵法生 《哲学研究》2012,(2):38-45,128
<正>孔子与《易经》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司马迁提出孔子"晚而喜易"后,孔子作《易传》之说流行了近千年,"先儒更无异论"(孔颖达《周易正义序》)。然而,欧阳修《易童子问》的  相似文献   
80.
孔子传《易》,直接出于作《春秋》的需要——孔子所作《春秋》,不是《春秋经》,而是《左传》蓝本.孔子传《易》之“窃义”,与其作《春秋》的“窃义”,异曲同工。孔子传《易》与作《春秋》,相互促成,共同形成了儒学的“天道—性命—道德”三位一统的道德本体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