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伦理相对主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相对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否认道德普遍性、绝对性、客观性。它的论据主要是文化相对主义所描述的不同民族或同一民族在不同时代所奉行的不同的乃至相反的道德风习。然而 ,这些道德规范的差异 ,只能说明道德具有特殊性、相对性、主观性 ;却不能否认道德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客观性。因为一方面 ,这些不同的乃至相反的道德规范所由以推出而为其前提的更高的、最终的道德标准必是完全相同的、绝对的 :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增进人的利益 ;另一方面 ,道德的规范虽然都是主观约定、制定的 ,但是 ,这些道德规范的正确性或优良性却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因此 ,道德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相对性与绝对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伦理相对主义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相似文献   
932.
成人与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四个对比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小勇 《心理科学》2002,25(5):569-572
以一组非人工的、自然的科学概念(“反作用力”、“机械能守恒”、“熵”和“场”)为学习内容,分别以成人和中学生为被试,实验研究成人和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异同。结论如下:(1)成人与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过程均分为振荡渐进期、高原期和突变期。(2)成人的振荡渐进期较长;中学生的振荡渐进期较短且振荡特征比较明显。(3)成人的高原期出现较晚,但持续较长;中学生的高原期出现较早,但持续较短。(4)中学生的突变期的跨度随概念的抽象程度提高而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33.
沈汉君 《心理科学》2002,25(1):120-121
当今心理学有关知和情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鉴于行文的方便,这里先给知和情作如下界定:“知”的外延包括人类的认识过程、智力水平、知识积累和才能技艺等;“情”的内容包括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甚至包含道德品质等。两者都是广义的概念。实质上,现在国内外心理学界特别是认知学派均持此种看法。在许多学校的道德教育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知情这一对范畴的关系远未处理好:有的是重知轻情,有的是重情轻知,更有甚者把两者对立起来。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在其著作和言论中常涉及对知情关系特别是知情统一关系的看法。现拟对此种思想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期对当前的道德教育与课堂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34.
过程分离程序下的自动化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春雷  朱滢 《心理科学》2002,25(4):446-449
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的学习阶段涉及两类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与此相对应,记忆的提取过程可区分为有意识提取和自动化提取。研究者发现,自动化提取一般不受信息加工水平的影响,这被称为自动化提取的不变性。不过,在任务分离范式下的实验研究中会出现不变性受到破坏的情况。比如,学习阶段的概念编码有时会提高间接测验的成绩,不同的加工水平导致间接测验任务发生不同变化。同时,自动化加工也会影响直接测验任务的成绩。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任务分离范式的实验假设有关。任务分离范式把直接测验任务和间接测验任务分别等同于有意识记忆和自动化记忆的纯净测量,但这一假设通常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935.
婴儿视觉自我认知的微观发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珠  刘凌 《心理科学》2008,31(1):16-19
本研究采用微观发生设计,对大连市15名婴儿在15个月时用摄像追踪观察至23个月,每周观察一次.目的在于探讨婴儿视觉自我认知的具体发生时间和个体差异,以及视觉自我认知各指标的发生顺序.结果表明:(1)婴儿视觉自我认知在15~23个月间发生,随年龄增长而提高;(2)婴儿视觉自我认知一般发生于17.25个月;(3)视觉自我认知并非突然出现,而是从不稳定到稳定的渐进发展过程,在发生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4)视觉自我认知各指标相继发生,镜像自我认知是视觉自我认知最早出现的标志,随后是客体定向能力、照片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936.
王永德 《心理科学》2008,31(2):418-420
该文在概要说明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表现后,着重分析了目的语自身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的三种迁移形式,分析了这三种形式发生的原因.正迁移往往发生在所使用的规则和迁移的规则相同或者接近的条件下,负迁移常发生在学习者把第二语言的特殊规则当作一般规则来使用.零迁移常常是因为第二语言规则较难,或学习者没有信心用好该规则.该文还对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应用及国内的有关研究进行阐述和评介.  相似文献   
937.
柯学  白学军  隋南 《心理科学》2008,31(2):336-339
研究了视知觉无意识对局部几何特征加工中的整体优势效应.被试为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60名.仪器为pentium III高分辨率计算机,程序用E-prime心理实验软件系统编制而成.被试的任务是判断靶图形中央线条的方向或颜色.用MANOVA分析了启动图形对靶图形局部特征加工的启动效应,发现了视知觉对无意识呈现的图形加工具有形状优势效应,启动图形与靶图形的整体形状相同可以抑制对靶图形局部形状特征的判断.当被试的任务变成判断靶线条的颜色或启动图形的边由连通状态变成不连通时,视知觉无意识对启动图形加工的整体优势效应消失.该结果提示整体优势效应很可能与任务涉及的信息通道密切相关,对局部形状特征的注意很可能涉及对周围整体形状信息加工自动抑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938.
论心理契约的动态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心理契约的形成、改变、破裂和补救的动态过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特别就研究中有关心理契约的形成规律和补救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开展深入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39.
拜物教语境中的意识形态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戈士国 《哲学动态》2008,46(4):20-25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生活决定意识",认为意识形态是人们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其"颠倒性"根源于生活历史过程自身的变异.  相似文献   
940.
情感是雕塑美创造活动的动因,没有情感就没有雕塑美的创造。大量的雕塑实践也证明,雕塑美的创造过程,是雕塑家审美感情集中凝结的过程,显示着雕塑家的功利要求、爱憎态度的美学理想。雕塑家鲜明而强烈的审美情感对雕塑美的熔铸,才使雕塑美具有浓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