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2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680篇
  369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陈卫平 《哲学研究》2021,(5):23-32+127-128
写好中国当代哲学史,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科学体系的重要基础。本文初步探讨书写中国当代哲学史的三个问题:一、时代课题与新中国重大哲学争论(讨论)。新中国的时代中心问题,是找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新中国的九次重大哲学争论(讨论)是这个时代课题的反映。二、当代中国哲学在改革开放前后的联系与区别。大致上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是改革开放后讨论的问题,往往在改革开放前已有某些铺垫,改革开放后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达到了新的境界;一是改革开放后讨论的问题,是从反思改革开放前的某些错误开始的,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三个研究领域均有体现。三、当代中国哲学家理论体系的品格,以张岱年、冯契、高清海为例,阐明当代中国哲学家的共同理论品格是:在理论立场上,坚守马克思主义与以创造性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相统一;在理论资源上,马、中、西相会通;在理论构造上,哲学与哲学史相交融。  相似文献   
72.
教育心理学中的分段原则认为,将视频学习材料分割成几个小片段进行学习的效果更好。以往关于分段的研究通过两个角度的操纵考察了分段在学习中的作用,一方面是交互性角度,学习者自己控制的分段及系统分段;另一方面是结构性角度,分段是在任意时间点划分和有意义时间点上划分。通过对以往研究结果的整理发现,大部分研究证明分段学习相较于连续学习的成绩更好,并且能降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难度, 提高积极的情感状态,但是对心理努力的影响比较微弱。研究者们从事件分割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的视角对分段的效果做出了解释。未来研究需要继续关注分段的边界条件、拓宽研究的范围、探究分段的认知神经基础等不断完善分段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3.
74.
75.
76.
岁末年初,电视剧《皇城根》引起北京观众的极大兴趣。该剧围绕“再造金丹”所展开的剧中各色人物的复杂关系和利害冲突,把人们的思路引向了一个值得全社会深思的问题:贪欲。正如剧中主人公,金丹的当然继承人张全义在剧情接近尾声时所说的:他的家庭悲剧“都是贪欲造成的”。是的,“贪欲”使他失去了母爱;“贪欲”  相似文献   
77.
成人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对意图和结果信息的利用存在不稳定的现象。Cushman提出道德判断双加工过程理论,认为当存在重大负性后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意图和结果信息;而当不存在负性后果时,主要关注意图信息。本研究通过句式变化操控意图信息的明显性,分别考察了两组大学生在对道德情景进行判断时意图信息强弱变化所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1)对中性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突显负性意图信息后被试会增加道德谴责;(2)对负性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道德谴责程度没有因意图信息明显性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此研究结果表明,在行为结果为中性时,人们主要利用意图的信息做出道德判断,但此时对负性意图的谴责程度并不稳定,容易受明显性变化的干扰。  相似文献   
78.
卡里斯玛理论的发展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伯系统地对卡里斯玛展开了学术性的讨论,并将其从基督教的范畴引入社会科学,成为讨论政治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后很多学者都延续或补充了这个讨论,本文主要梳理了自韦伯以降,从希尔斯,经格尔兹,到林德荷姆的这个传统或学术脉络,并对之进行反思,同时还讨论了王斯福和王铭铭关于中国乡村社会中的民间权威的研究,及其作为一个东方的案例对于卡里斯玛理论和研究的承继和可能发展。  相似文献   
79.
预见是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或者需要什么的能力,是对未来自我状态进行的推理。该研究由两部分实验组成。实验1以3~5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Atance和Meltzoff(2005)的非言语研究范式,探讨了预见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4岁以后,幼儿能够根据未来的需要选择适宜的物品。实验2以4~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预见与抑制控制和心理理论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抑制控制对幼儿的预见能力存在直接的预测效力,而心理理论则是通过抑制控制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地作用于预见过程。  相似文献   
80.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社会文化形态,它与人类社会是双向互动的。社会生活世俗化与社会宗教道德规范化、制度化,在任何人类社会都是互有联系和区别的现象。本文以伊斯兰教历史上三个有代表性的时间节点为线索,就其与世俗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一些学理上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