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李晓文 《心理科学》2002,25(2):156-159
本研究选取发展良好与适应不良的三一五年级小学生为被试,以问卷形式调查他们对自我特征的评价。结果表明,两组被试自我描述在内容的丰富性和自我观察的程度上具有明显差异,他们的自我评价存在着内一外在价值倾向差异。本文通过分析这些结果之间的关联性.探讨了小学生积极的自我观察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2.
五台山,不知去过多少次了,可总也看不够、观不烦,每次都有不少新的感受,每次都会学到不少新的知识。这是因为,五台山不仅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还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它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究不透的大百科全书。光是那众多的寺庙,就够你做许多文章了。下面就来看看近来复兴的又一座尼寺——白云寺。  相似文献   
193.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 :五台山佛教文化国际学术会议 ,今天隆重开幕了。在此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参加会议的北京图书馆馆长、研究员任继愈先生 ,以及日本、加拿大、香港特区、台湾地区和省内外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真挚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 ,是革命根据地 ,也是风景名胜之地。五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支奇葩。五台山文化不仅在华夏文明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而在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稳定统一、推动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中发挥了积极的纽带作用。进入新世纪…  相似文献   
194.
自1985年4月五台山研究会成立之后,同年12月,又创办了《五台山研究》。从此,开始了对五台山的研究工作。1987年9月,在白清才副省长的主持下,研究会召开了首届五台山佛教文化研讨会。会上,代表们就提出了“五台山学”的问题,并就创立“五台山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证。17年来,研究会出刊了《五台山研究》70余期,发表文章900余篇。其中,对十大寺庙作了专题研究,并出版了专刊。同时,还考察了五台山历代寺庙375座,出版了两套五台山文化丛书,对五台山的方方面面作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5.
能海法师是近现代藏传佛教高僧,弘法40余年,重新将藏传佛教弘传内地,期间与五台山结下不解之缘,为五台山藏传佛教的复兴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目前五台山藏传佛教寺院大多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6.
从构图、光线、景深、空灵感四方面入手,论述了摄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风光摄影及其对于世界遗产、佛教圣地五台山四季风光的光影诠释。  相似文献   
197.
2009年12月8日,五台山佛教协会院内举行了“送温暖、献爱心”赈灾捐款活动。一大早,来自全山50余座寺庙的僧尼代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争相捐款,特别是那些远离台怀、被大雪封山的台顶寺庙以及偏远小寺的僧尼,他们不畏路途遥远,头顶寒风,  相似文献   
198.
【本刊讯】(通讯员 王德才)2010年12月30日,吉林省伊斯兰教第五次代表会议在长春吉林省政协礼堂举行。来自吉林省各市(州)、县(市)的回族等各界穆斯林代表共95人出席了会议。中国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洪长有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99.
<正>崇俭戒奢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佛教的重要思想内涵。加强道风建设,倡导崇俭戒奢,是新时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推动我国宗教健康传承的必然要求。下面从因果理论与惜福观念、缘起理论与无我思想、清规戒律、感恩与报恩思想、菩萨思想与奉献精神五个方面,试对佛教崇俭戒奢的思想观念及其实践进行探析。第一,因果理论与惜福观念。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200.
山西五台山“山名”颇多,但“五台山”之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其名称源于“五座台顶”之地理景观,但在后来的发展中,“五台”和佛教义理名相彼此融合,相得益彰,这离不开历代祖师的诠释。从北魏至唐代,祖师有多种解释,其中,澄观通过对“五”的诠释将这一地理景观赋予佛教意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宋元时期,延一和八思巴进一步引入密教经典和思想,予以重释和新证;明清时期,以镇澄和三世章嘉为代表的祖师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历代祖师们将五台山的五座台顶和五方、五部、五佛、五智、五蕴等一一对应,赋予其独特的佛教文化内涵,将“五台”认定为五方佛的幻化之地和文殊菩萨的智慧圣地,使自然意义上的台顶成为佛教义理和名相的地理表征。祖师们的论证,一方面受到了佛教文化中以“五”组织名相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崇尚数字“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