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21.
文殊菩萨表征智慧,是禅宗行人信仰的主要对象之一。文殊道场五台山也是禅僧的重要活动场所和朝拜之地。明末高僧紫柏大师是五台山佛教史上重要的禅宗大德。他多次往返、驻锡于此,为刻印藏经殚精竭虑,筹谋策划,最终在五台山发起了后来由嘉兴楞严寺集中经版印刷流通的《嘉兴藏》的初始雕刻,为文殊道场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22.
《易余》是方以智的易学代表作之一,著于方氏中年“流遁百越”的患难之际.此书包含两大主旨:第一,以“余”概念为中心继承、发展了方氏家传易学的思想精髓,特别是解决了其中有无,虚实之间贯通何以可能的问题;第二,以“三冒五衍尽三教百家”,提出了以易学作为方法,会通儒、释、道三家的主张.这部著作在方氏易学史以及方以智思想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3.
《佛教文化》2011,(3):88-89
2011年3月3日,筹划了很长时间,智远和含亮法师终于在这日启程,开始他们的千里拜山。他们出发的地点,是九华山的甘露寺,终点是五台山的黛螺顶,算上途中绕行的线路,此行大概一千五百公里。路上,他们不仅要风餐露宿,还要数步一叩,用自己的身体去支量这一千五百公里的拜山之路  相似文献   
124.
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通过对379名初中、高中和大学生样本的测查,考察了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外倾性是正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稳定有力的预测指标、神经质是负性情感稳定有力的预测指标,严谨性与生活满意度具有明显正相关,这三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关系与国外已有的结论一致;开放性、宜人性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关系并没有验证Costa和McCrae(1982,1991)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5.
陆王心学之所以自宋明理学中产生,有着历史的和逻辑的必然性。但就思想根源上看,程颢的“识仁”思想,直开心学一派源流。他从天人一体的人生境界及心理合一的道德修养工夫上体认“理”,开辟了理学中心性合一的本体论和直觉体认方法论的先河。它依据孔子之“仁”,上承先秦《易传》的“生生之化”,及《中庸》的性理合一思想,吸收了张载《西铭》万物一体的伦理本体意境,与“大心”说为学方法的直觉倾向,将理学之“理”看作人性与物性、知觉与性理贯通的伦理本体,并由本体而推及方法,论述了伦理本体与实践道德的统一关系。而这正是陆王心学所始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6.
高牧 《天风》1994,(7):8-9
莫强如喜乐行善 所罗门说:“我知道世人,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传3:12) 喜乐行善,这是多么宝贵的四个字。一生照这个原则去行,那就是光明的一生,有德行的一生。是神给人所定的旨意,也是神对人的愿望。 这四个字是谈到两个问题,一是心中所有的,一是天天当行的。把它当成座右铭,使它在我们一生的道路中变为事实。  相似文献   
127.
张君华 《天风》1994,(2):49-50
初信的常常不知道参加聚会的规矩,因此在聚会时不光不能很好敬拜神、得造就,也会影响整个聚会的效果。故此以“奉主的名聚会”为题劝勉大家。  相似文献   
128.
刘智(字介廉,号一斋),在我国明清时代涌现出来的伊斯兰教思想家中,是一位深受广大穆斯林敬仰,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的著名回族学者。他撰写了以《天方性理》、《天方典礼》、《天方至圣实录》为代表作的数百卷汉文译著外。  相似文献   
129.
晚清以降,康有为等士大夫群体期望能合满、汉、回、蒙、藏诸民族构建一“华族”,以现代国家的身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所谓“华族”“五族共和”乃至“中华民族”,本质是具有现代意味的“民族”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族群”。康有为等志士仁人虽未直接运用“共同体”理论,但在思考中能洞见疆域、文化、经济对社会改革的重要性,并依此对中国当时状况及未来给予深刻省察。康有为等努力倡建的“民族—国家”不啻为与新兴世界体系相对接的“现代共同体”。迨至今日,尽管民族国家是唯一得到国际承认的政治组织结构,但它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的概念。在新兴世界体系中,民族国家不仅要维护本国国界以内“国族共同体”的利益,更应在共同价值理念的框架下,努力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新文明的构建路径与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30.
曹曙红 《法音》2006,(10):29-31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欣逢国庆、中秋双喜临门之际,第五届觉群文化周于9月28日—10月4日在上海玉佛寺隆重举行,全市近千名佛教信徒参加了这一弘法文化活动。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映,教育是社会发展前进的源泉。玉佛寺身处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中,自然要与城市的文化品位相协调。为此,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于新世纪初提出了“文化建寺,教育兴寺”的寺院发展理念,将文化和教育作为玉佛寺在新时期的新特色加以弘扬和发掘,经过六年时间的努力,玉佛寺透过文化的弘法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一大批文化产品相继面世,一系列弘法活动令人瞩目,玉佛寺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