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61.
佛智与般若     
郭继民 《法音》2021,(8):59-61
一、佛智佛门智慧深似海,用佛语言,可谓"无边无数无量"。然,若问询究竟何为佛智,尚须费些工夫。依个人陋见,欲言佛智,须明佛之本义。梵语"佛"有觉悟、觉者之义,乃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三位一体,此言佛即佛智之代称。《心经》所言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即"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汉译为觉悟、佛智、正智,大抵可作为佐证。  相似文献   
262.
慧光 《法音》2001,(8):1-9
绪 论  龙树中观学说在提婆之后,由于唯识学的兴起而衰落。六世纪,佛护(Buddhap,lita,470—540)和清辨(Bh,vaviveka,500—570)虽然都弘扬中观,为《中论》作注,与唯识学派展开了“空有之争”[1],但他们由于对空的认识和所依方法论的不同,分裂为中观应成派(Pr,sangika,或归谬论证派)和中观自续派(Sv,tantrika或独立论证派),相互之间多有批评。中观应成派的佛护认为龙树的空是“唯破不立,只遮非表”,所以他在做《中论注》时,提出以归谬论证法(Prasang,num,na)来论证空的思想,但遭到中观自续派清辨的反对。据观誓…  相似文献   
263.
儒佛之辩与宋明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明理学是儒释道三教互相冲突融合的和合体。佛学精华那些被理学所汲取?理 学如何融合佛学?本文通过对朱熹与陆九渊、湛甘泉与王守仁两次儒佛之辩的考察,以彰显这个 长期困惑宋明理学研究的问题。理学的基本内涵是以道体为核心,以穷理为精髓,以居敬、明诚为 存养工夫,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质,以成圣为目的的道德形上学。探索了理学的分系,以及分 系的根据,对以往分系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264.
杨子路 《法音》2009,(5):27-30
一、引言本文所谓佛、道双修,是指同时修习佛、道两教的修持方法和炼养技术的情况,不必同时信仰两种宗教,即便是这样,对于很多习惯于宗教排他式思维的  相似文献   
265.
黄敏 《现代哲学》2017,(4):140-147
《新唯识论》问世后即饱受争议,熊十力与内学院诸君曾为此多番辩难。通过回顾双方几次正面交锋的情况,可知熊十力对唯识学的一些关键性概念的理解是有意误读,而刘定权对熊十力的批评多为意气之辩,吕澂则意在借批评《新唯识论》抨击整个如来藏佛教宗派,只有王恩洋对《新唯识论》的回应是立足《新唯识论》义理本身而发。实际上,《新唯识论》之争在佛教内部是唯识学与如来藏学之争的延续,而内学院诸君与熊十力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双方儒佛立场的不同。  相似文献   
266.
文章考察了白马寺的渊源,汉明帝夜感于梦的传说;分析了早期佛经翻译的模式、方法、对经书的选择、受众、翻译内容以及翻译术语等.认为初入中国的佛教不仅仅借用了道教的术语,更与道教在思想和教义上有诸多主动或被动的混同.正是后面这一点促成了早期佛教在中国立足.  相似文献   
267.
学诚 《中国宗教》2017,(8):16-17
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太虚大师是我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面对清末民初中国佛教内外交困的危机.  相似文献   
268.
<正>虽然律藏一般被认为文学兴味淡薄,但如许地山先生所说,《律藏》“在释义里,间杂些有趣的故事和语体的诗歌,实为枯燥无味的宗教术语底沙漠里底绿洲,读下去令人忘却疲乏”,这就是记述佛陀及其弟子言行的佛传。一、汉译四部广律中佛传的分布与内容《四分律》的佛传载于“受戒键度”的一至三中,  相似文献   
269.
田光烈 《法音》2007,(8):9-14
释迦牟尼佛生于公元前565年,灭于公元前486年(一般传说为公元544年),年八十岁。公元前530年,他三十五岁,是年成道。  相似文献   
270.
佟春燕 《法音》2007,(9):43-47
藏传佛教汇聚了佛教的显宗、密宗和藏地苯教等内容,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藏传佛教的信奉神系庞杂,除了信奉佛菩萨外,还将祖师、本尊、佛母和护法也作其特有的供养对象,其中又以祖师的供养为首位。本文试对藏传佛教的祖师像谈一些看法,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