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常侍释迦牟尼佛左侧。胎藏界之文殊,左手持青莲,表示专司一切如来之智慧,不染着法的无相之智慧;金刚界之文殊,右手持利剑,表示能断一切烦恼。文殊菩萨骑着青毛狮子,狮子是百兽之王,是最勇敢的,不怕一切而毅然前进的。文殊手持莲花或手持利剑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2.
“乐”——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红  郭斯萍 《心理学报》2012,44(7):986-994
中国人的幸福感重视人际与集体的和谐, 重视精神的感受。这样的幸福感特点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文化中幸福观的影响。儒、道、佛三大流派各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儒家既承认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现实感性之乐, 又强调追求仁义的理性之乐; 道家提倡超越现实的顺应自然之乐和祸福相依的幸福观; 佛家则讲求进入涅槃和普渡众生之乐。各家在追求理想人格、追求审美的过程中, 各自发展又互相融合, 形成对中国人幸福感影响深远的三大幸福观:(1)不以个人情感为重点而代之以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集体主义幸福观; (2)幸福感与道德感、审美感相连; (3)追求理性之乐。  相似文献   
113.
崂山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教一家"的格局。此一格局的形成,在于儒佛道三教都能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都在起着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三教在心性论上有一致之处,又能够在辩论争衡中一则相互取长补短,一则加深自我反省,实际上促进了三教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14.
常正 《法音》2008,(5):58-59
本刊讯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恭逢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首都佛教界人士与四众弟子分别在北京广济寺、法源寺、灵光寺、龙泉寺和北京居士林隆重举行"缅甸风暴"消灾祈福大法会暨浴佛仪式,并为缅甸遭受强热带风暴袭击的灾区捐款。  相似文献   
115.
佛言祖语     
~~佛言祖语@姚秦三藏鸠摩罗什  相似文献   
116.
一诚 《法音》2004,(7):22-22
佛指舍利护港来,恭送迎回我奉陪。三大语系诸长老,万众归依智慧开。传灯续焰灯无尽,紫荆花放玉莲台。百万信士祈福慧,十日圆满庆和谐。恭送佛指舍利赴香港供奉法会有感@一诚  相似文献   
117.
《禅林宝训》反复宣说的道、利之辨以及诚信等道德规范 ,在内容乃至形式上与儒家伦理基本一致。《禅林宝训》充分吸收儒家伦理思想 ,主张儒、佛融合 ,一方面是加强丛林自身道德建设的内在需要 ,另一方面是中国禅宗人间化的客观要求。佛教的五戒十善等伦理与儒家伦理存在相似之处 ,这为《禅林宝训》充分吸收、融合儒家伦理提供了内在理论契机。  相似文献   
118.
119.
王燕萍  冯国 《法音》2002,(3):4-4
新华社西安2月21日电(记者王燕萍、冯国)两岸佛教界人士今天称,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湾地区瞻礼供奉是两岸佛教界的盛事喜事,是功德之举,必得圆满。今天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恭送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瞻礼护送团团长圣辉法师说,这枚世界唯一的佛指舍利在大陆与台湾佛教界共同精心组织下,就要从千年古刹法门寺赴台瞻礼供奉,这是佛门一大因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恭送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瞻礼护送团副团长刀述仁说,这次将舍利恭送到台湾,使台湾信众能亲自朝拜到佛祖真身,是千载难逢的幸事。台湾地区佛教…  相似文献   
120.
在明代理学中,罗钦顺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人物,他与理学、心学和气学都有较深的瓜葛,但又是三方都难以完全认可的人物。本文通过对罗钦顺在理气、心性与儒佛之辨中具体主张的分析,揭示出其对理学的继承与转向、对心学的抗辩与纠偏以及对气学之开规模、定纲维的作用,并以此对其在明代理学中的地位与影响作了初步的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