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常正 《法音》2007,(6):54-54
本刊讯6月8日至10日,应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邀请,学诚副会长兼秘书长访问泰国,并接受了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授予的教育行政学名誉博士学位,成  相似文献   
22.
余越 《周易研究》2022,(3):63-74
圣人的含义是魏晋以降一直为学者所关注的问题。在玄学的影响下,圣与贤悬隔成为六朝人的普遍观念,圣人和贤人分别被赋予体无、知几、无过、生而知之与体有、庶几、不贰过、学而知之等特质,二者之间存在明确界限。这成为了《周易正义》解释圣人含义的思想背景。在结合韩注解释《系辞》中“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和“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二句时,面对《易传》原文与通行圣人观的矛盾及韩注包含的问题,《正义》援用玄学理论及当时常说,给出了表面可通的解释,却也制造出诸多矛盾,陷入了理论困境。这反映出时代观念的变迁对经典解释的影响,并提示解释臻于极限可能也是义疏学衰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3.
辛敬 《周易研究》2022,(4):32-41
胡煦对宋代以来流传的先天图进行了修改,把黑白连画的先天圆图当做伏羲最初所画的先天图。在此基础上,他用一种“回溯”的方法对“太极”进行了重新诠释,让人在现象界的阴阳流行之中逆觉体证本体“太极”,由此构建了心性论与工夫论。这种太极观对朱熹以“理气”为主导的太极观有解构作用,消解了朱子学中先验的理世界与现象的气世界的严格分限。这种解构成为了清代乾嘉易学思想发展的逻辑起点。乾嘉易学不断将“太极”拉回现实领域,在一种王道政治的视域下谈论太极以及易学,不再强调个人与太极之间的感通联系,逐步走向了胡煦易学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24.
前期王安石之学被称之为"临川之学",建构性命之理是这一时期的学术主题.临川之学注意将《周易》的天道论与《论语》《孟子》《礼记》的人道论结合起来,以建构新儒学的性命之理与内圣之道.此时王安石赞同思孟学派的性善论,源于他对儒家内圣之学的追求.尤其是宋代士大夫主体意识崛起,内圣之学有利于提升士人的人格自觉,推动士大夫主体性精...  相似文献   
25.
邓晓芒 《哲学分析》2023,(6):37-57+190-191
胡塞尔把逻辑判断的起源追溯到前谓词直观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带给逻辑判断形式以生命活力,突破了传统逻辑的那种僵化的理解,打破了西方两千余年占统治地位的实体主义的逻辑偏见,为原始思维、神话思维、艺术思维提供了更广阔的逻辑空间。然而,他出于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狭隘偏见,试图把一切诗性话语全部塞入“纯粹逻辑”的先验框架之中,以建立一门无所不包的“严格科学的哲学”,这就把逻辑形式的真正起源屏蔽掉了。在他那里,没有什么逻辑判断的起源,只有逻辑判断的前谓词阶段和谓词阶段所构成的“谱系”,因此语言、经验直观、诗归根结底也是逻辑,逻各斯的非逻辑含义被遮蔽了,活的隐喻被闷死了。纯粹逻辑是从语言中发展出来的,在隐喻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逻辑要素,而是诗性要素,语言起源于诗,而不是起源于逻辑。胡塞尔架空语言,一心要把非逻辑的东西都归于逻辑,无法真正解决逻辑的起源问题。但他提出的逻辑谱系学所暗示的恰好是:逻辑最初是语言中的非逻辑因素由于其自否定而形成起来的。  相似文献   
26.
王晶 《孔子研究》2021,(2):149-156
"勇"作为一种道德内驱力,对个体道德人格的养成有提撕作用.孟子区分了大勇与小勇:小勇是驱动性作用,聚焦于外在目标,体现于生理、情绪的变化,着眼于个体实践行为的展开,可通过自身的修养加以调整;大勇是保护性作用,聚焦于内在目标,采取理性、道德的特殊形式,着眼于高尚的品格和人性的完善,是道德主体战胜困难、臻于理想人格的基础....  相似文献   
27.
西方传统圣经研究在启蒙运动中完成一次重要的转变,主导这次转变的就是著名的哲学家斯宾诺莎。斯宾诺莎以自然为核心,构建了从形而上学基础到经典文本理解之间的整体框架,以自然的必然性为这一整体框架统一原则。这一自然必然性原则为经典文本的理解提供了新的基础,使得经典从神圣启示呈现为错误百出的作品,失去了原有的权威。经典的理解条件从虔诚的心灵转变为人自身的分析能力,把经典视作人类历史分析的对象。斯宾诺莎所主导的这些转变为现代西方圣经批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清代中期“以礼代理”说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中期,以凌廷堪、焦循、阮元为代表的汉学家提出了“以礼代理”说,即主张用礼学代替理学。他们认为,儒学的中心是“礼”而不是“理”,脱离了“礼”而言“理”,只能导致师心自用以及对人的具体情感的漠视。这一学说是清初顾炎武所倡导的学术方向的继续,它把人们的目光由内在精神变革转向对外在制度的关注;同时,这一学说明确反对以抽象化的“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理学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9.
中国古代的自主学习思想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自主学习的价值、自主学习的原则、自主学习的教学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的自主学习思想。中国古代学者强凋为学贵在自求自得。注重立志、学思结合、知疑善间、自我省察、相互切磋等自主学习原则。主张遵循启发式的、少而精的教学原则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考察了唯识学之心法八识所建构的认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