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1 毫秒
41.
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圣地之一,距离北京较近,遂成为清代皇帝经常巡幸之地。祭祀朝圣作为国家的一件大事,除其前期的长期准备外,每个皇帝要求的出行规格也不一样。嘉庆帝巡幸五台山,前期准备长达8年之久。从巡幸五台山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嘉庆帝崇实黜华的出行风格和对于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发展,以及五台山佛教地位的提升,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2.
原夫③园成祗树④,聿⑤标⑥鹫岭⑦之奇。香满旃檀⑧,定据琳宫⑨之胜。况山雄云代⑩,宇结清凉⑾,文殊演教⑿而开基,天龙八部⒀。迦叶⒁瞻容而俯首,螺髻⒂千身。(医殳系)朔塞⒃之名区,实梵王⒄之法界⒅。经驮白马⒆,睹贝画⒇之常新。地布黄金,喜(艹詹)林(21)之重灿。兹碧山寺(22),栋构台阿(23),翚飞岩畔。榜传普济(24)。化城之玉(?)(25)犹存。谷号华严(26),德水(27)之青莲(28)时现。银龛珠洞(29),映三藏(30)之神光。叠嶂层峦,萃五方之灵秀。浮烟罨翠,迥接苍穹(31)。含蔼流清,傍分绿涧。荷群峰之凝碧,绕丈室(32)以增幽。  相似文献   
43.
文殊菩萨     
《五台山研究》2010,(4):F0004-F0004
文殊菩萨是印度佛教中的上首菩萨。位居一切菩萨之酋,佛经称之为“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济世无穷。随着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乘佛教的传入.文殊信仰日盛.并于唐代初期钦定山西五台山为文殊道场。  相似文献   
44.
《五台山研究》2007,(3):43-43
为积极开展对五台山多学科、全方位的研究,使五台山早日加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并形成一门“五台山学”,特制订五台山研究学术规划大纲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5.
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北魏、隋唐、明清三个重要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出于政治的需要不断对之以充实、丰富。目前,保存下来40余座文殊寺庙,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透过对五台山文殊信仰的时空分析,可以深刻理解其产生的社会根源、信仰形态、文化内核以及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46.
文殊菩萨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得力助手,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文殊菩萨彩塑遍及全国各地寺院,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无疑是文殊菩萨彩塑艺术的集中地。五台山现存有从唐代至今的30余尊文殊菩萨彩塑,既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时代感,又有佛教造像艺术的共性,也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艺术成就,更加彰显了五台山文殊道场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7.
五台山正在紧锣密鼓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按照申遗的标准和要求,其文化品位和历史价值的典型性、唯一性、独特性是根本,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核心。分析现状,盘点历史,除“如数家珍”的诸如:恢宏壮观的寺庙建筑、灿烂辉煌的佛教艺术、独特的地质地貌、珍贵的物种资源等方方面面宝贵  相似文献   
48.
民国以来,五台山佛教及其音乐趋于式微.全国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它又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得到较大发展。现在五台山还保存着“青”、“黄”两庙词曲271首,其中不乏唐宋以来遗留下的词曲,故曰:它是中国佛教音乐的“活化石”、珍贵的“世界非物质遗产”。  相似文献   
49.
科普作家高士其认为:“思维的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把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培养纳入教学过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是由外显的行为过程和内潜的思维过程构成,是教与学双方思维协同发展的双边思维过程。教学过程的思维规律因学科类别与特点而异。根据工程图学的特点,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达到高效全面提过教学质量的目的,获得思维与教学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重庆大足、安岳等地的石刻中有关《柳本尊传碑》中所记载的“天福”年号作了考证,认为柳本尊作传的作者是释祖觉禅师,“天复”应为“天福”,“十炼图”题记中的年号应为蜀王王建所称。安岳“十炼图”添刻的柳本尊生卒年失实,《汉州志》所载与史实贴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