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8篇
  45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佛教文化》2011,(4):124-125
佛教认为,能为我们带来快乐结果和未来利益的行为就是善,带来痛苦结果和未来损害的行为就是不善。这种因果不只是现象的,同时也发生在我们内心。  相似文献   
942.
公民概念最初产生于古希腊,公民是具有政治参与权的自由民。近代史上的公民概念是宪政民主政治制度的产物。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没有产生类似于西方的公民概念。1911年,随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中国开始实行宪政共和制,公民的概念才开始在中国出现。不过,当时所用的是国民这一概念。与民  相似文献   
943.
传印 《法音》2011,(11)
(2011年11月2日)尊敬的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会长慈乘长老,尊敬的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会长伊藤唯真长老,尊敬的各位长老大德,各位嘉宾:今天,中韩日三国佛教界的代表欢聚韩国江原道观  相似文献   
944.
本文依据《大乘广百论释论》中《破有为相品第七》的有关内容对佛教、数论派和胜论派的因果观进行讨论、分析和比较。文章认为,胜论派把因果关系理解为要素的结合,数论派把因果关系理解为潜在事物的显现。无论胜论派还是数论派,都认为世间存在常住不变的实体。《大乘广百论释论》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来反驳胜论派和数论派的因果观。佛教认为,没有独立、恒常的实体,这是因果律得以成立的前提;所谓的因果联系就是一切无常变化、互相依存的有为法相互联结的条理而已。  相似文献   
945.
试论中国南传佛教的宗教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序的基层自治管理是中国南传佛教发展的主要保障,而将佛教的自我管理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内却是中国南传佛教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南传佛教管理体系的设立,有序地整合了佛教资本和社会资源,有力地促进了佛教在当地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6.
到2011年6月1日,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焦山定慧寺方丈茗山法师圆寂已整整十年了。茗山法师俗名钱延龄,1914年生,19岁在江苏盐城出家,1934年受戒于镇江焦山定慧寺,  相似文献   
947.
敦煌造像是用心灵辉映民族情结;云冈造像是对生命、对理想以气势讴歌;龙门奉先寺造像则是对人格与真实性情的刻划。这是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出的巨大贡献,更是三大石窟造像艺术千古永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948.
佛教与传统法律的关系在学界一直受到关注,从宏观到微观的专题研究也取得了越来越丰富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二者的关系从静态描述到动态发展阐述,从单向性影响到双向性互动,从大传统到小传统,从历史现象到现实意义,各个领域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规范分析方法的运用、民间文本的重视和司法领域的关注,是取得新突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49.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纪念方立天教授从教50周年研讨会于9月1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国内外高校学者、宗教界人士共200多人齐聚一堂,探讨这位佛教学家、中国哲学史家和宗教学家的学术成就和为师之道。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在致辞中代表  相似文献   
950.
本文尝试从印顺人间佛教思想的伦理体系入手,初步建构印顺佛化道德概念在人间佛教的不同维度中所形成的完整的逻辑体系,包括纵向的差序层级、横向的规范原则及其佛化伦理的实现途径三个方面。印顺以众生性、人性和佛性的不同区分出人间佛教伦理道德的境界序列,又以现代中国社会的现实为背景提出佛陀人间化的伦理前提、智慈合一的实践理念、集团生活的时代倾向与救世之仁的实践意义作为人间佛教伦理观的原则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家、出家两种殊途同归的佛化道德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