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原有市场营销策略和理念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国内外一些知名的企业相继都开展了网络营销,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也刺激了原有CI构成体系的变化。许多人认为,CI不仅应该包括理念识别、行为和视觉识别,还应该包括声音和网络识别。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形象设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2.
1951年单机电子游戏软件出现,风靡一时。到1955年发展成为电脑游戏,就有了互联网游戏。这些游戏内容新奇,刺激性强,虽然犹如身临其境,但又不是现实的活动,而是一种虚拟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你可能获得成功,也可能失败,成功了就可以得到奖励,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失败了,你会不服  相似文献   
123.
雷雳  郭菲 《心理学报》2008,40(9):1021-1029
采用问卷法,以332名中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青少年的分离-个体化、假想观众、互联网娱乐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青少年互联网娱乐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网上娱乐且有更高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水平;(2)分离-个体化中的分离焦虑和预期拒绝对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3)青少年的互联网娱乐偏好对其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有正向的预测作用;(4)假想观众观念对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有直接的预测作用;(5)分离-个体化中的吞噬焦虑通过对互联网娱乐的偏好间接正向预测病理互联 网使用水平;(6)分离-个体化中的分离焦虑和自我卷入通过假想观众观念间接地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病理互联网水平  相似文献   
124.
全民阅读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发展战略,校园阅读是其中的重点,然而,目前我国校园阅读的开展并不理想。通过在广州市中小学进行大规模阅读状况调研发现,校园阅读工作开展一直面临“难知、难导、难管”的瓶颈,实际成效不佳。对此,该研究提出了通过构建“互联网+中小学生成长阅读平台”推进校园阅读的创新举措,并在广州市越秀区20多所小学实施试点实验; 历时半年,成效显著,学生在阅读的重视程度、投入时间、阅读课外图书的意义性与均衡性、阅读的方式方法及家校支持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据此,提出推进校园阅读的三点建议:应做好顶层设计和建立系统管理与评价机制,应形成家校合作的支持网络,应推广共建学生校园阅读综合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25.
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的编制与验证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雷雳  杨洋 《心理学报》2007,39(4):688-696
参照国内外研究并结合我国青少年的实际情况,旨在编制出更适合我国情况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dolescent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Scale,APIUS)。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APIUS由6个维度构成,即突显性、耐受性、强迫性上网/戒断症状、心境改变、社交抚慰、消极后果。APIUS显示了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可以作为我国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26.
羞怯是在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或意识到社会评价的情境中个体的紧张和不适的一种性格特征。羞怯会阻碍人际交往,互联网的出现可以弥补羞怯的个体在面对面交往时的紧张或不适。互联网的使用对羞怯个体会有双重影响,积极方面的影响可以降低羞怯水平,消极方面的影响会使羞怯个体网络成瘾。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羞怯与互联网使用之间的中介或调节变量,考察羞怯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深入了解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7.
随着以用户间交互为特征的Web 2.0理念的深入发展,顾客期望借助互联网参与到价值的生产与创造过程中,以期通过自我潜能发挥和自我价值展示寻求获得一种有别于享乐型快乐感的实现型快乐感.以往顾客参与研究大多关注其经济利益、如何管理、影响因素、获得的实际利益,而对于顾客参与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参与后的心理收获研究不多.本研究以互联网为背景,从顾客视角出发,科学采用实验、实证等多种方法,并尝试采用生理仪器(如多导仪、脑电核磁共振仪等)采集顾客行为和生理的客观数据,利用自我决定理论对顾客参与过程的心理反应和参与后的心理收获进行系统探讨,构建顾客参与过程的心理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28.
新词     
APEC蓝 APEC蓝,是指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来保证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网友形容此时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点评:中国进入举世瞩目的“APEC时间”,风起云涌的政治议题还在酝酿,头顶上的蓝天就已抢占头条。连日来,北京等6省市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逐渐显效,北京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晴天一碧、晴空万里、云卷云舒,互联网上、朋友圈里,“APEC蓝”迅速成为热词。  相似文献   
129.
徐夫真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11,43(4):410-419
通过对549名初一至高二年级城市青少年的问卷调查, 考察了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特点及其与疏离感之间的关系, 并对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是否可以调节疏离感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1)在所有使用互联网的青少年被试中, 网络成瘾群体的检出率为8.93%; (2)女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突显性水平高于男青少年。在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消极后果上, 初一青少年高于高一、初三和高二青少年。但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3)疏离感较高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水平也较高, 健康的家庭功能可以保护疏离感高的青少年减少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但同伴接纳对高疏离感青少年减少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不具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0.
本文以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网上基督教传播的基本情况,发现境外一些基督教组织和个人几乎利用了互联网所能利用的所有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创建基督教门户网站、设立基督教社区论坛、开辟基督徒博客空间、利用基督徒社交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