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宗教安全呈现纵深复杂的样态。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宗教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互联网宗教信息的非法传播问题和互联网宗教组织的管理问题。我国正在不断形成互联网宗教治理的法律规范集群,以《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为代表,其较为系统的回应了国家当下的互联网宗教安全问题和宗教活动的合法开展问题。未来期待更多的司法、执法、守法资源的投入,形成“良法”“善治”的协同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双元孝道模型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考察双元孝道信念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以115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双元孝道信念量表、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互惠性孝道和非适应性认知显著负相关,和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权威性孝道和非适应性认知显著正相关,和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非适应性认知和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2)非适应性认知在孝道信念与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具体而言,互惠性孝道负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权威性孝道正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非适应性认知正向影响网络成瘾。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信念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而且互惠性孝道和权威性孝道具有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娱乐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互联网进行娱乐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时尚,如何使成长中的青少年不在这个虚拟的娱乐世界中“玩物丧志”,需要我们充分地了解使用互联网娱乐服务过程中的基本现象,有的放矢地对青少年的网上行为进行疏导.该研究通过对33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青少年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互联网娱乐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对互联网娱乐服务的使用偏好有着直接的正向作用;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对互联网娱乐服务的使用偏好有着直接的负向作用;(2)宜人性、外向性均可以通过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间接地影响互联网娱乐服务的使用偏好;(3)客观社会支持会影响主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水平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生态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雷雳  陈猛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2):169-177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给社会及个人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更是首当其冲。依据Bronfenbrenner的生态学模型,该文从微系统、中系统、宏系统以及处于生态系统中心的青少年自身4个方面,分别论述了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提供了有关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方面的一些初步知识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的时间透视、人际卷入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雷雳  李宏利 《心理学报》2004,36(3):335-339
通过问卷法调查了589名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状况,拟探讨影响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重要变量。研究发现不同时间定向可以通过不同人际卷入变量预测青少年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研究指出,重视不同人际卷入变量(如积极同伴卷入与适度父母卷入)对于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中介作用,可能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受益于互联网使用。  相似文献   
16.
2011年9月5—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联合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和文化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以及澳门基金会协办的世界文明国际论坛第五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新加坡、  相似文献   
17.
网络医疗的发展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网络技术迅猛的发展,许多互联网业务如网上求医、网上购药、网上保健也日渐火热,成为人们防治疾病的又一手段。网络医疗是网络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它已成为医学交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发展自己的远程医疗系统,这无疑将推动医学模式的进步。然而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手段,网络医疗目前仍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和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可制约网络医疗的发展,因此必须在技术、政策、法律各方面予以完善,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18.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式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秋珠 《心理科学》2006,29(1):137-139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即互联网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或者滥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一种新的心理疾病。本文介绍了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一种新理论模式———认知—行为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的同伴依恋与其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期同伴群体的支持逐渐超过了父母的影响.青少年期同伴依恋在青少年认知、情感、人格以及行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拥有亲密的同伴关系的青少年出现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可能性更小,并拥有更健康的青少年期适应能力.该研究采用同伴依恋量表、互联网服务使用状况量表以及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405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探讨青少年同伴依恋与其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同伴信任与社交和娱乐服务的使用偏好呈负相关,尽管都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 (2)同伴沟通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对信息、娱乐和社交服务的使用偏好,且都达到显著性水平;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娱乐服务使用偏好间接预测PIU; (3)青少年与同伴的疏离程度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对社交服务的使用偏好,也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IU.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在学习不良干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不良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热点,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其被引入教学后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使得研究者开始关注计算机和互联网对学习不良学生的影响。该文介绍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学习不良干预中的作用,包括利用互联网激发学习不良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加强教学管理以及帮助他们明确职业方向。该文还指出了此领域现有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的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