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通过对三所院校786名医学生廉洁信念的调查,发现当前医学生廉洁信念整体偏低.导致医学生廉洁信念不高的原因,既有医疗体制和医德教育不完善的影响,也有源自于自身的主观因素,例如角色认知的失误、医德情感的缺失、意志品质的消沉、个人追求的降低和性格特征的消极等.  相似文献   
292.
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学法国,学养厚重,著述译著多部,人称"东方卢梭"。1901年,他54岁时被检出患了咽头癌,医生判断最多只能活"一年半"。他在"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有事可做,也可过得愉快"的信念支持下,开始最后两部著作的写作。他最终没有活过"一年半",但气管被割开,"枯瘦得像仙鹤一样"的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完成了日本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一年有半》《读一年有半》。他在重病期间写的名诗《跌倒时也要笑》,也在日本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293.
“投桃报李”——互惠理论的组织行为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文篪  田青  刘佳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1879-1888
互惠是一种存在于各种社会文化中的人际交往规范.组织行为学中许多研究都是通过互惠理论来解释变量之间的内部作用机制.文章回顾并讨论了互惠的涵义,不同互惠类型的特点及互惠的测量方式.此外.还论述了不同类型互惠对社会交换方式产生的影响.依据现有的互惠研究成果,分析了互惠发挥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是通过:互惠各方的价值观、互惠过程中各方感知到的风险、各方冲突的程度这三种途径来实现的.最后,根据现有互惠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应从研究设计和研究内容两方面进行扩展.  相似文献   
294.
这篇论文结合了两种信念收缩的 AGM 框架的推广,分别为:(1)基础生成收缩,其中信念集的变化是从某个信念基的变化生成的;(2)多元收缩,其中几个句子一次过同时被消去。本文引入了一个结合以上两种推广的运算,"基础生成的多元部分收缩",并将其进行了公理化刻画。  相似文献   
295.
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其日常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行为观察(儿童与同伴的一对一游戏)、同伴提名和教师评估,探讨心理理论发展与儿童日常同伴交往之间的关系。52名4~5岁的学前儿童参与了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4岁以后,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2)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儿童游戏情境中的同伴交往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不同的儿童在游戏中的“交往敏感”和“交往表达”两方面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3)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整体上与同伴提名、教师评估相关不显著,但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具有紧密的关系。我们推测,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通过影响亲社会行为间接指导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同伴交往与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296.
医院提出“病人就是上帝”的口号并没有让广大患者得到真实的利益,新时期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在于培养医生的医学人文精神,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则需要医生树立起把自己看作上帝的高尚信念。  相似文献   
297.
从弗雷格之谜及信念之谜看心灵内容与语义内容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讨论了直接指称理论家们对弗雷格之谜及信念之谜的解答,他们解答的主要策略是坚持一个专名的描述型的心灵内容与这个专名的语义内容无关。我用具体的例子以及相关的几个论证争辩说他们的这种策略是有缺陷的,心灵内容与语义内容之间复杂的关系不应被过分简单化。  相似文献   
298.
许丽珠 《天风》2012,(8):36-37
基督教发展至今能够经久不衰,原因之一就是基督教伦理对社会的贡献。从伦理的角度,我们可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从若即若离的纠结状态导向婚媾的阶段,盼望基督教信仰与中国文化的切磋能够显示教会的"真我的风采",向人们展示基督教的信念符合中国大众文化,以及面向中国大众文化的。  相似文献   
299.
我的思考起始于W.塞拉斯(Wilfrid Sellars)对所予神话(the Myth of the Given)所作攻击中的一个中心要素。塞拉斯所想要破坏的不仅仅是传统经验论。不过,在其经典的《经验主义和心灵哲学》一中,他集中讨论了关于独立于后天获得的概念能力而在经验中所予的东西的看法。他强调,没有这样的东西能够与信念或关于世界的看法具有一种辩护关系。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将知识论的意义归因于(如此表述的)经验中的所予,那么他就是试图把至多可能只是一种无罪开脱的东西当作了辩护,借此,我简略地给出塞拉斯所作攻击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300.
以84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子协变量分析对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自我价值感及动机信念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及个人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有显著影响。(2)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逃避型自我取向及社会效能—同学社会效能—老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