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净明道忠孝建功的实践主张同时适应了个人和社会两个层次的需求,这一主张体现出净明道示范社会、回馈社会的目标,也体现出这种以社会服务为契机的道教宗派与公共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2.
肿瘤治疗新思路——抗血管生成来治疗实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血管形成开关平衡假说”的提出早在1863年,Virchow已注意到恶性肿瘤组织中血管绝对数急剧增多的现象。1945年Algire又提出肿瘤血管形成(neovascularization)的概念。实体肿瘤形成后,即进入无血管的浸润前期,此时肿瘤细胞主要靠弥散供给营养,这样的肿瘤结节直径一般小于2~3mm,细胞数在107以内。肿瘤超过这样的体积如缺乏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小血管长入,肿瘤组织将发生退化。一旦新生毛细管长进肿瘤组织,肿瘤即加速生长,且易发生浸润和转移。近十多年来对实体肿…  相似文献   
83.
柏拉图在《蒂迈欧》和“未成文学说”中所讨论的生成理论与亚里士多德的生成论有很大的相关性,甚至可以说后者是在与前者的对话中形成的.无论是三本原的生成模式学说,火、气、水、土四元素相互生成学说,还是由四元素生成同质体的理论,甚至个别事物的生成理论,亚里士多德都从老师那里获取了理论资源.本文即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表明亚...  相似文献   
84.
社会转型与道德品质生成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品质生成规律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有新的表现形式。社会转型带来了多种价值观的交织与碰撞 ,既潜伏着危机 ,又厚育着希望。立足现实 ,着眼于社会对个体的道德调控及个体道德精神自律是出路之所在。  相似文献   
85.
回顾抗血管生成与肿瘤休眠疗法的进展,研究肿瘤未成熟血管与实体肿瘤的关系,探讨抗血管生成疗法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肿瘤新生血管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均有重要意义。现已证实,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血管依赖性,实体肿瘤生长至一定体积需要通过新生成的血管灌注获得营养,而且新生的未成熟血管结构缺陷,通透性增加,使得肿瘤 容易穿透而发生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86.
想象策略,即要求学习者在脑海中生成学习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但它对学习是否具有积极的影响目前研究结论尚不一致。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以保持、理解、迁移、花费时间和认知负荷作为结果变量,探究想象策略对学习的影响,并通过将学习材料是否可见、想象策略使用时机和被试年龄段作为调节变量以探索想象策略的边界条件。通过文献筛选,最终选定了20篇论文,生成了65个效应量。结果发现,想象策略可以提高保持、理解和迁移的成绩,但对学习时间和认知负荷的影响不显著。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想象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材料可见性的影响,在材料可见的情况下,想象策略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但当材料不可见时,想象策略对学习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杨克列维奇用"遮遣法"或否定法的哲学来改造柏格森思想,并以其作为分析因二战犹太人所遭受的磨难而引发的"宽恕"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宽恕行为的静态模式中,事关宽恕行为的当事人与宽恕资格问题,杨克列维奇提出了"宽恕的不可能性"命题,主张对于纳粹罪行的追溯"不受时效约束"。而在记忆、意识与自由参与其中的动态模式中,作为具有创造与生成能力的行动之人,宽恕将永远存在。借助"遮遣法",杨克列维奇提醒我们,宽恕与恶处于永恒的角力之中。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伦理真相。  相似文献   
88.
污名是指个体所具有不受欢迎的特征, 这种特征会导致个体在一定社会背景下被主流文化群体贴负性标签、贬低、侮辱而遭受到污名化。污名化对个体或群体本身会有消极影响, 不仅会使个体遭受到来自他人的歧视、排斥或拒绝等这些直接作用于自身的外部影响, 还会进一步消极影响被污名个体在人际互动中的表现和行为反应。被污名个体与主流文化群体之间的消极互动又会进一步加剧主流文化对被污名个体或群体的排斥, 形成恶性循环。从被污名个体的角度出发, 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探讨污名化对被污名个体人际互动方面的影响以及被污名个体采取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89.
本研究考察了老年人的元刻板印象及其对老年人社会互动的影响。预研究以35名老年人为被试,通过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获得老年人积极与消极元刻板印象形容词。正式研究以140名老年人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首先确定老年人元刻板印象的内容与结构;然后分析发现,当老年人作为社会互动的接受方时:(1)积极元刻板印象正向预测其接受外群体帮助的意愿(包括自主定向帮助和依赖定向帮助),并且接受帮助可引发积极受助体验;(2)消极元刻板印象只正向预测老年人接受外群体自主定向帮助的意愿,且持消极元刻板印象的老年人受助体验消极。当老年人作为社会互动的发出方时;(3)积极元刻板印象正向预测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频率和他们对外群体的施助意愿;(4)消极元刻板印象对施助意愿和社会参与的预测作用均不显著。综上,老年人的积极元刻板印象能促进他们的社会互动,并使他们获得良好的互动体验。  相似文献   
90.
从方法论上讲,认知研究中的个体主义把研究的焦点放在个体身上,倾向于从个体内部寻求对社会行为的解释。与个体主义取向不同的是,具身认知中的互动观更注重人际和社会互动对于理解他人的重要作用。心理学中的生态学方法最早关注了环境与有机体之间的互动对知觉产生的影响。生成认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认为互动不仅发生在有机体与环境之间,而且表现为主体与主体的交互影响,两个主体间的交互不是两个笛卡尔式心灵的对话,交互的主体是身体,是一种“肉身间性”的过程。具身认知研究中的互动观强调身心一体论,反对身心二元论,在方法论上表现出反还原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