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71.
姜福斌  王震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2):2825-2845
工作场所中,压力源无处不在;面对压力源,个体会如何反应?压力认知评价理论从认知评价和应对角度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系统解释。在过去的40年里,该理论已成为阐释个体压力反应的主流框架。然而,由于提出时间较早,该理论没有提供各理论要素间的精确关系,这使得后续实证研究从各自研究问题出发,对该理论的应用五花八门,甚至因曲解理论观点而造成不当应用,不利于对该理论的持续应用和深入发展。在系统回顾理论观点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125篇以该理论作为核心理论基础的管理心理学实证研究。总体发现:在应用场景方面,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可以用来解释6种压力源对员工工作态度、行为、身心健康和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其应用形式可以从初级评价、次级评价和应对3个方面分别考虑;一些研究在应用该理论时存在误区。未来研究需要优化理论要素的测量方式,进一步拓展该理论的应用场景,同时丰富认知评价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372.
王鑫 《哲学研究》2022,(1):77-83
义利之辨是儒家哲学传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漫长而丰富的诠释史与研究史中,本文试图回归与关注的是朱熹对《孟子》首章“造端讬始之深意”的解读。与通常停留在道德伦理与政治哲学等层面对义利的理解不同,朱子关于义利的思考与其心性论特别是理气同构的生成论紧密相关,从而呈现出超乎寻常的思想品质。通过朱子对仁义与利心生成论意涵的揭示,“义利之辨”所指向的人在道德活动中的抉择问题实际转变成了是否朝向人的生成本真而共在的问题。这也使儒家哲学传统中关于“义”与“利”的探讨获得了真正本质性的分判与说明。  相似文献   
373.
想让宝宝更聪明,不一定需要多么昂贵的玩具?或者遵循什么深奥的智力开发的学问,其实你就是孩子学习的最好的帮手。对他说话、给他讲故事、唱歌或者只是在一起开怀大笑……你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就是刺激宝宝大脑发育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374.
375.
有效能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快乐、顺利的成长。但是我们要遵守一些信条,而且要从此刻起确实实行。  相似文献   
376.
任何文化,其创生和流变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社会结构三维空间中进行的。本文将简要论述先秦地域文化赖以产生和发展所依附的地理环景、根植的经济土壤以及所依托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377.
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梅 《学海》2002,(4):52-57
本文以洞庭湖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政策实施过程为例 ,着重考察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不同行为主体的变迁行为 ,也即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378.
随着微博和微信的出现,我愉快地堕落成了微博微信控,在和外界一来一往的互动中,时间就像指间沙,不知不觉就没了,意识到这点,就觉得微博和微信是残害时间的毒品,而我就是那个可怜的受害者。但没多久我就为自己擎一副受害者嘴脸而惭愧了,欧阳修说  相似文献   
379.
程明 《社会心理科学》2002,17(1):86-87,83
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社会交往是必不可少的。社交是思想的互动、行为的互动,也是情感的交流。当代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或厌恶社交或交友不慎,走入了社交的误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0.
《论语》作为从诘屈聱牙的《尚书》到平浅流畅的战国散体文学之间的一部代表作品,在散文的演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转折传承意义。诚然,《论语》编撰者的初衷并不是要把它作为文学作品来进行创作,其对后世的影响也主要不在文学方面,但不可否认,客观上《论语》具有比较高的文学价值。文章从孔子的文艺美学观念、思想学识修养、授课教育需要、《论语》成书特点以及受众阅读心态等五方面对《论语》文学性的生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