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绿色建筑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词汇,指的是在建筑的设计中,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相和谐。绿色建筑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仅涉及到建筑学领域,更涉及到生态学和其他学科,综合目的是将建筑建造成一个生态平衡的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节能、无污染的居住环境,必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2.
孙佳 《美与时代》2013,(8):118-121
影视中民居的造型艺术属于影视场景造型艺术中的一部分,在影视作品中可以用来塑造环境,表现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铺排故事情节的重要支撑点。本文通过分析影视场景的构成从影视场景空间造型艺术在影视作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阐述了传统民居造型艺术所具有的地域性、时代性、  相似文献   
183.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阶段,就佛寺的历史脉络而言,该时期达到顶峰,表现在佛寺建筑和壁画创作。其壁画艺术无论以释仪像和诸经变为创作主题,还是以宗教类释仪像画,造型上突出地刻画了宗教的灵异,洋溢着对佛教法力的膜拜,在它身上凝聚着社会变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4.
希腊建筑艺术璀璨多彩,独树一帜。以埃及与两河流域为代表的近东文明对早期希腊建筑的空间布局、柱式样式以及雕饰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是随着近东文明的消隐,受自身政治、宗教、哲学、地域文化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古希腊建筑形制逐渐完善,雕饰风格也发生了改变,最终形成了优美和谐、静穆崇高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85.
清真寺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物化标志之一。全世界的清真寺除礼拜朝向统一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外,建筑形式不拘一格,建筑风格千差万别,建筑规模大小不一,清真寺建筑文化及内涵也是多种多样。中国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数以万计,星罗棋布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相似文献   
186.
对中国化的基督教堂装饰艺术的探讨,既有利于把握各种中式基督教堂当时的文化特点,也可以为今后基督教堂的建筑活动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一中国传统建筑建立在一套完备的木构架结构技术体系上,注重结构逻辑的真实性的表达与传递。因此,中国传统建筑十分重视空间的结构美,主要表现为建筑个体各部分结构之间的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7.
对天主教信徒来说,朝拜圣龛内的耶稣,是每天必行的功课之一,从那里可以得到良心、道德与法则的准绳,使自己的生活不至于偏离。圣龛的发展历史与艺术样式天主教堂内的圣龛也叫圣体柜,是教堂内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天主教信徒来说,朝拜圣龛内的耶稣,是每天必行的功课之一,从那里可以得到良心、道德与法则的准绳,使自己的生活不至于偏离。  相似文献   
188.
米哈拉布从建筑材料、图案、纹样、色彩,都极具艺术观赏价值,在广大穆斯林心中,更是指引了礼拜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宗教意涵。除了“倒座观音”,中国寺庙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不过在中国宗教大家庭中,还有一类宗教活动场所的大殿自古以来就是坐西朝东的,那就是清真寺。清真寺,阿拉伯语的音译是“麦斯吉德”,就是礼拜的场所。  相似文献   
189.
190.
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要素,数量众多,类型多样,与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共同构成广州市相对完备的建筑类历史文化遗产体系。当前,传统风貌建筑既缺乏强力保护,又尚未形成回应当代经济生活发展需求的有效方法,在保护与发展的夹缝中常常处在极其尴尬的境地。基于广州市快速推进城市更新的大环境,分析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政策、分布特征,以及其蕴含的价值,探讨当下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发展的主要困境,并总结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