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温芳芳  佐斌 《心理科学》2014,37(4):834-839
本研究探讨了性别二态线索、面孔吸引力和表情对正视面孔偏好的影响。实验1基于面孔参照,被试普遍偏好正视面孔;相对男性化/厌恶和生气/低吸引力的面孔,被试更偏好女性化/高兴和中性/高吸引力的正视面孔;实验2基于观察者参照,总体并未表现出正视偏好;对低吸引力/中性表情/男性化面孔更偏好斜视面孔。  相似文献   
72.
采用EyeLink 1000眼动仪, 选取韩、美、日、泰四国留学生各20名, 在正常无空格和词间空格两种呈现方式下阅读中文语句, 以此来探讨二语学习者在阅读中文时词边界信息在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二语学习者在中文阅读中存在着一致的眼动模式, 即在单次注视事件中, 倾向于注视词的中间部分, 在多次注视事件中, 倾向于注视其开端部分, 然后再计划一次词内再注视。词边界信息能够有效地引导中文二语学习者的眼动行为和眼跳计划, 更多地将首次注视位置落在词的中间部分。最后, 词边界信息在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促进作用没有受到母语文本呈现方式熟悉性的调节。我们认为, 中文二语学习者在阅读中的眼跳目标选择可能采用的是战略-战术策略。  相似文献   
73.
李利  郭红婷  华乐萌  方银萍  王瑞明 《心理学报》2012,44(11):1434-1442
采用跨语言长时竞争启动范式探讨汉语为二语学习者言语产生中的跨语言干扰。实验1的被试选择18名俄语为母语者, 实验2选择18名日语为母语者。自变量是命名语言(一语和二语)和学习条件(学过一致、学过不一致和未学过), 因变量是测验阶段被试图片命名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实验分为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 被试分别用一语和二语命名图片, 观察被试在测验阶段学过一致与学过不一致两种条件下是否都能产生促进效应。实验结果发现, 无论俄语为母语者还是日语为母语者, 被试只有在学过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快于未学过条件, 而学过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跟未学过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 汉语为二语学习者言语产生中存在跨语言干扰, 且语言间书写特征的差异对跨语言干扰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4.
二次响应面回归分析是指二次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 该方法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领域起源于个体−环境(P-E)匹配研究。它使用对个体−环境进行间接匹配测量的策略, 考察二者间的最佳匹配以及与结果变量的复杂关系, 并在三维空间对其进行检验和解释。该文在分析以往P-E匹配研究方法(例如差异分数)缺陷性的基础上, 阐述了二次响应面回归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逻辑思想, 统计分析方法, 并以实例演示其操作步骤与结果解释, 以及相对于其他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75.
时间信息的加工一直是当代阅读心理研究的热点。以往研究对时间信息表征的性质、维度特征、提取机制等问题存在诸多争论, 主要表现为强印象假设与场景理论的冲突。我们认为, 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加工时间词以及低水平的更新情景模型阶段和通达与整合先前信息阶段, 强印象假设和场景理论争论的实质在于前者解释的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 而后者解释的是加工的第二个阶段, 因此, 总是难以调和。本项目首先在更高的理论层面上将二者加以整合, 然后采用经典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现代的眼动研究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表征性质、加工的维度特征、提取过程的激活与抑制特征等问题的探讨, 为本项目提出的时间信息加工的二阶段模型提供行为实验与眼动实验证据, 从而解决该领域中强印象假设与场景理论的长期争论。本项目的理论构想与研究技术对文本阅读其他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6.
常欣  王沛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2):225-233
针对晚期二语者句法加工能力的发展普遍存在困难这一现象, 近年来采用以ERP为核心技术的脑认知研究发现, 二语者的二语熟练度、一语和二语间具体的句法结构的相似程度、以及以工作记忆为核心的个体认知能力等因素起着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影响的调节作用, 并且形成了浅层结构理论所主张的晚期二语者的句法加工与母语者有着本质差别的“定性说”与统一竞争模型所主张的晚期二语者和母语者在句法加工上没有本质差别的“量变说”两种理论分野, 二者的分歧集中表现为晚期二语者能否最终形成类母语水平的二语句法加工模式。为此, 需要开展以三个因素如何交互作用为主体的跨语言(二语与一语性质的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77.
语义整合是把当前阅读中新出现的词语与之前的语境进行语义联结以形成连贯表征的过程。在语篇理解中, 很多理论都确定了整合这一过程的重要性, 语义整合是达成语篇连贯的一个关键步骤, 探究其神经机制及影响因素对理解语篇有重要意义。已有的ERP研究表明语篇理解中的语义整合是即时发生的; 已有的fMRI研究和神经震荡的分析提供了参与这一过程的具体脑区和神经网络的证据。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语篇内因素、非言语因素和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78.
选取了122名3~12岁聋童,并分别用65名3~5岁的正常儿童作对照,开展了2个实验系列,探讨了儿童的正确信念、一级错误信念及二级错误信念认知的发展特点.结果如下: (1)聋童及正常儿童信念认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关于正确信念,还是关于一级错误信念,都是先发展自我信念认知,再发展他人信念认知;(2)关于正确信念、一级错误信念和二级错误信念认知的发展,聋童都比正常儿童滞后,但两者的发展趋势一致; (3)手语聋童在信念认知上略好于口语聋童; (4)父母为聋人或父母会手语的聋童,以及兄弟姐妹会手语的聋童,其信念认知水平要比其他聋童好.  相似文献   
79.
马西恒  童星 《学海》2008,114(2):15-22
本文是一项对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问题的探索性研究.作者在上海市Y社区的个案调查发现,新移民与城市社区的"二元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即从相互隔离、排斥和对立转向一种理性、兼容、合作的"新二元关系",本文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称之为"敦睦他者".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新移民与城市社会融合经历三个阶段的构想,这三个阶段分别是"二元社区"、"敦睦他者"和"同质认同"."敦睦他者"是新移民与城市社会融合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需要政府、社区和新移民共同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80.
翟萍 《学海》2008,(3):185-188
庞德的第一部译著<华夏>于1915年问世.自此,其在诠释中国古诗词时所产生的误译不断地招致了翻译评论家的非议.该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究造成宠德误译的原因,根据接受美学的理论和翻译的跨语言特性,将对庞德翻译文本的接受方式划分为垂直一水平式接受.通过例证,认为,正是与这一接受过程有关的变因,如审美主体(翻译者)、接受主体(接受语读者)和接受环境(接受语的民族心理)等综合因素诱发了庞德的误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