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清朝的“兴黄教以安众蒙古”的政策,使避暑山庄与五台山发生了联系。五台山是历代封建王朝所注目的佛教中心。清朝统治中国以后,随着喇嘛教的传入,有的青庙改为黄庙,并新建黄庙,五台山便出现了青黄二庙并存,汉、藏、蒙、满各族僧众和睦相处的佛地。避暑山庄当年是清朝的承德府,在清朝相继建设各种民间寺庙104座,连同御用庙、不许老百姓进的外八庙。  相似文献   
522.
伊斯兰教传入北京,历经宋、元、明、靖迄今有近千年的历史,遍布城乡穆斯林聚居地区古老的清真寺,可作为历史的见证。现将历史比较悠久的清真寺简介如下:牛街礼拜寺 位于市内回民近四万人聚居的宣武区牛街中间。  相似文献   
523.
家振 《佛教文化》1994,(4):18-19
本刊今年第二期发表了吴昂先生的“人生颠倒是情痴”。当时,我随口说了一句;“下次我来写一篇‘颠倒情痴是人生’!”主编志远听见了,便认真约稿。“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又是个发人深思的题目,不管说不说得明白,姑妄写之吧! 先说一个情字 人们常说,既有人生便有情。佛家也是这样看吗?是的,并不例外。 何以为证?请看“有情”二字在佛家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524.
《学海》2016,(3):189-195
20世纪初,在纽约和华沙的犹太作家们尝试着把意第绪语文学转变成一种世界级的文学,这种尝试建立在一种理念之上,即外在于犹太文化圈的其他民族的文化与文学可以促成这一转变。汉语文本和中华文化被当时的意第绪语作家视为终极的"他者",故而在这一时期被引入意第绪语文化之中。本文通过彼时介绍中国的两个例子,即意第绪语《中国》(Khine)一书的封面和史迪克对李白《长干行》的翻译,研究中国如何被引入意第绪语文学和文化之中,并且从文化迁移角度探讨这种译介行为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5.
人类自古以来都地不停地探索着生命的奥秘,中国的先哲在对外部世界的参照中不断思考."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年年仍岁岁,故故复新新"……  相似文献   
526.
(一) 洞天游罢当详思,仙迹重重万古垂。止杀一言拯亿兆,卫生二字振边隅。七真逸行传千古,诸圣崇文耀永时。玉宇琼楼游不易,三生乏福曷来兹。  相似文献   
527.
《学海》2016,(3):183-188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犹太人居住在中欧和俄国,他们主要说意第绪语,当时意第绪语作家试图把中国历史、儒释道三教、中国诗歌呈现给犹太读者,个别作家还来到中国旅行,留下了对生活在中国的犹太人的记录。就在意第绪语作家书写中国的时候,茅盾、周作人等中国作家也开始关注意第绪语文学。但这种关注源于一种误读,即误把意第绪语当作犹太人的白话,认为如同文言在中国终将被取代,意第绪语也正在取代希伯来语。其实,这种双向的跨国界、跨文化的交流是这两个世界各自社会变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28.
见见 《宗教学研究》2004,3(3):160-162
功行双修乃全真道重要教义之-.其中,真功明显受禅宗之影响,真行则融入了儒家与大乘佛教之精神,二者之并重又似达磨<二入四行观>之理入与行入.文中将对全真道"真功"、"真行"与达磨"理入"、"行入"思想,分别陈述其要义,再综合分析二者之异同.  相似文献   
529.
海滨思絮     
汪维藩 《天风》1994,(11):15-16
滨海海滨,潮涨潮落,思絮有如绽开的浪花,缤纷于爱心与敬虔的大海之上。 近二、三年来建起的、可容千人以上的教堂,滨海城乡共10处,且无一不是在艰难中凭着信心起步。这使人感到,农民所信靠的上帝,  相似文献   
530.
对二王笔法的追求与阐释代不乏人。董其昌以"势"立论,可谓真知灼见;倪后瞻师承董其昌,对"势"有会心处,且以"要笔笔分得清,要笔笔合得浑"之"分合观"对笔法作进一步解析;包世臣于"形质"求笔法,欲"当于目而有据",过度的解析,反而与王字笔法真谛转去转远。笔法的"分合",因大字书写实践,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重"分"轻"合",则是形成对王字笔法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