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3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死亡想法凸显会抑制个体的自我加工,而生存启动是否会对自我加工产生相似或是不同的影响尚不可知。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人格特质词自我判断任务为研究范式,探究死亡和生存启动对自我参照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死亡启动时,自我加工所诱发的后期正成分(LPC)显著小于褒贬加工;生存启动时,自我加工的LPC成分显著大于褒贬加工。即死亡想法抑制自我加工,而生存想法促进自我加工。  相似文献   
42.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内隐多效性选择及其神经机制。被试的任务是认真观看配对的纯色图片刺激,并进行分类按键反应。实验结果发现,在P2上,积极启动刺激比对照刺激激发了更大的P2波幅; 对比对照刺激,积极启动刺激在左脑、大脑中部和后脑诱发了更大的P2波幅,其中右脑的效应最大。在N2上,积极启动刺激比对照刺激激发了更小的N2波幅; 对比对照刺激,积极启动刺激在左脑、大脑中部和后脑诱发了更小的N2波幅,其中右脑的效应最大。在P3上,积极启动刺激比对照刺激激发了更大的P3波幅; 对比对照刺激,积极启动刺激在左脑、大脑中部和后脑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其中右脑的效应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当外显目标与内隐目标同时被呈现时,被试趋向于做多效性选择,这可能表明无意识信息加工具有相当大的权重。且右后部脑区可能是加工多效性刺激的核心和关键区域,P3成分可能反应了内隐多效性选择的精细加工过程,能够作为内隐多效性选择的有效的ERPs指标。  相似文献   
43.
采用负性生活事件量表、自我批评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对333名初中生进行测查,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负性生活事件对初中生的自我批评和自我伤害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我批评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3)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我批评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受到亲子关系的调节,即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我批评的正向影响随着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的增强而减弱。因此,负性生活事件和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4.
以应激-易感模型为依据考察冲动性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家庭环境的调节作用。采用巴瑞特冲动性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家庭环境量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对902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旨在考察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对大学生冲动性特质与自杀意念的中介作用以及家庭环境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冲动性特质和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杀意念;(2)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在冲动性特质和自杀意念之间起中介作用;(3)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的中介作用和冲动性特质的直接作用受家庭环境的调节。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环境与个体因素对自杀意念的作用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李林艳 《学海》2015,(4):43-48
如何从社会学角度解读毕福剑事件?本文结合中国社会独特的个体化路径,围绕舆论关于毕福剑事件的争论,诊断我们时代道德生活的转变及其面临的困境。本文认为,我们时代面临从群体性道德向以权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道德的转型,而领域的分隔、身份的分隔阻碍着现代社会道德的形成。只有在制度上为个体自由设定合理的边界,才有望打破领域和身份的分隔,在平等、尊重和沟通理性的基础上重建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46.
以自我参照加工任务为范式,实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了自我参照加工中符合判断和不符合判断加工的时间进程和大脑神经机制。结果发现,自我参照加工在时间上可以概括分为三个阶段:注意分配阶段N1(80~150 ms)波幅出现自我参照结果的差异;语义整合阶段N2(250~450 ms)波幅和潜伏期出现自我参照结果的差异;评价判断阶段P3(450~700 ms)波幅和潜伏期出现自我参照结果的差异。从我们选择的大脑兴趣区激活水平上分析发现,自我信息在大脑中的激活似乎是一个由右及左,由后及前再及后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丰富了自我参照加工的已有结果,并且对未来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7.
应用情绪版本的外部线索任务,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考试焦虑的产生是由负性刺激的警觉还是脱离困难导致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这种注意偏向(警觉与脱离成分)发生的具体时间进程。行为实验结果发现,相比起低考试焦虑个体,高考试焦虑个体对考试相关威胁刺激存在注意脱离困难。脑电实验结果中,P1成分揭示高考试焦虑者对考试相关和无关威胁线索后靶刺激的注意处理削弱;考试相关威胁线索后靶刺激诱发的P300对于高、低考试焦虑者具有临床鉴别的潜力。  相似文献   
48.
作为道德行动的一类理由,自我指向性的道德动机具有其特殊的意蕴与复杂性。虽然道德动机的自我性有着不同意义、不同程度的指向,但若作为一个道德准则仍面临着来自普遍立法和道德价值上的质疑。道德上的自我沉溺与利己主义从各自角度进一步揭示了自我指向性的道德动机所具有的复杂意蕴及其所面临的伦理处境。作为自我指向性的道德动机有必要展开自我性的审视,在理性选择与人性本能的对话中进行自己的选择和言说,在道德价值和伦理生活的检视中直面自身的合理性与限度性。  相似文献   
49.
《佛教文化》2012,(3):116-116
@藏学法师:医药企业的使命是为众生解除疾苦,让善众健康快乐地生活,与佛旨是一致的,是功德无量的善行。世间人人平等,我们服务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服务。如今医药行业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事件,我们应该站在一个高度去反思。  相似文献   
50.
学校群体性癔症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瑞丰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5):96-97,115
从安徽泗县疫苗事件出发,结合文献分析,作者阐述了群体性癔症的特点、发生的一般过程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