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842.
在重大灾难性事件中,当事人的心灵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创伤,有资料显示,其中70%的人会在半年或几年后自行痊愈;但另外30%的人在灾难后的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  相似文献   
843.
愤怒的调节     
愤怒是一种比较强烈的不良情绪,易怒的个体一般会有如下特点: 1.曾经有过爆发性攻击史,对突然发生的应激事件和事物爆发出不相称的攻击行为。爆发快速,攻击强度大。  相似文献   
844.
媒体扫描     
<正>谨防被"忽悠"【文摘】最近在《联合早报》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生活在‘被忽悠'年代"。谈到最近中国社会不断出现的忽悠事件。仅近期不完全统计,"忽悠者"由于某些复杂的原因不断"显现真形":"中医食疗第一人"忽悠大师张悟本宣扬"绿豆治百病大法"引发市场绿豆涨价,  相似文献   
845.
张弘弛  成旋  毛伟宾 《心理学报》2023,(7):1049-1062
先前研究表明,事件边界会增强边界处来源记忆、削弱跨边界的时间顺序记忆,但对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种权衡关系,以及内在的、具有社会性意义的变化作为事件边界是如何影响记忆的,尚鲜有研究。本研究以奖赏预测误差(reward prediction errors, RPE)作为事件边界,通过两个行为实验和一个ERP实验,探讨RPE事件边界对时间顺序记忆和来源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RPE事件边界增强了边界处信息的来源记忆,高RPE事件边界引发了记忆权衡效应;相对于事件内/非边界条件,跨事件/边界条件记忆的正确提取诱发出更大的N400波幅,时间顺序记忆的激活主要集中在头皮中前部,来源记忆的激活主要集中在头皮中后部。本研究表明,事件边界的切分强度是影响记忆权衡效应的重要因素, N400成分可能是反映事件边界对情景记忆的整合与切分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46.
自从美国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被炸以来,评论家和权威们几乎一致宣布:“9.11以后,一切都改变了。’’这种说法不断重复,以致于大多数人把它当成不可辩驳的真理了。果真如此吗?这种断言就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反驳的空间吗?毫无疑问,相反的断  相似文献   
847.
<周易>古经<益>卦爻辞,与西周王朝迁建新都洛邑这一历史事件,存在非常紧密联系.笔者试图将该卦六爻爻辞,与西周迁都具体历史过程,即西周君臣卜洛、周公被派建洛、西周重臣被派守洛结合起来进行比照研究,透析两者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848.
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形象管理的关键时点,文章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背景,对政府形象产生的由稳定到波动再到稳定、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定性描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回滞理论,通过对水污染事件中政府形象变化特征与回滞特征的比对,验证了水污染事件中回滞理论的适用性.并且,针对政府形象表现出的回滞特征,文章强调了路径依赖、多重均衡和矫顽力为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形象管理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849.
厘清宗教极端主义的实质,从思想根源上揭露其荒谬性和危害,对于今后的反对恐怖主义、去极端化斗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究探讨。自2017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公布至今,新疆已连续三年未发生严重暴恐事件,民族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日趋稳定,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50.
邓福田 《美与时代》2013,(4):9-12,1
视觉文化以其强大的图像形式,不断重塑着美的本质与美的内容,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方式,掀起了一股大众审美的浪潮。在这种视觉力量和大众审美力量的合击下,高校美学课只有在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课程模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重构,才能适应视觉文化时代的审美要求,特别是对于艺术设计学科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