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8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90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以社交媒体信任为切入点,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考察公众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谣言自治行为的心理机制。采用问卷方法对963名成年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公众对官方社交媒体的信任既能直接促进公众的辟谣行为,也能通过增强公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产生间接影响;(2)公众对官方社交媒体的信任影响公众对自媒体的信任,但自媒体信任不能独立于官媒信任影响辟谣行为。因此,我国社交媒体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且官方舆论占主导地位,及时、有效的官方报道不仅能提高公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也能促进公众网络谣言自治,进而实现网络谣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92.
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都会经历创伤事件,但只有少数人会发展成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障碍的易感性和保护因素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基于恐惧记忆习得与消退模型的研究发现女性个体表现出“易习得、难消退”的特点。在恐惧相关脑区的脑生理结构、功能/结构连接性、以及大脑可塑性的性别差异可能是该特征的根本原因。性激素作为一种焦虑障碍的保护因素,可以调节这种性别差异,这种调节效应可能是通过影响大脑结构形态(如神经细胞的形态和数量)、调控与记忆相关基因的表达(如HDAC4)而实现的。雌性激素水平的不稳定性可能是女性易感焦虑障碍的重要原因。未来对性别差异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推进个性化医疗。  相似文献   
93.
本研究采用2评论类型(属性型VS体验型)×2调节定向(促进VS预防)的眼动实验,深入探讨消费者对在线评论的加工过程和感知有用性的认知机理。研究发现:(1)与属性型评论相比,个体对体验型评论的认知过程更短,感知有用性却更高。(2)相对于预防定向个体而言,促进定向个体对在线评论的认知加工过程更短,感知有用性更高。(3)评论类型和调节定向的交互效用,在属性型评论情境中显著,但在体验型评论情境中不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评论类型和调节定向影响消费者对在线评论认知评估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4.
近期发现,采用目标探测任务作为二级任务时,目标探测条件不仅不会削弱,甚至会提高记忆成绩,产生注意促进效应(ABE)。为进一步探究目标探测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比目标与分心条件在编码和提取过程中所诱发的ERP差异。结果表明,两类条件在再认过程中所诱发的ERP差异不仅表现在早期与知觉加工相关的ERP成份上,并且一直持续到了后期与细节提取相关的ERP成分上。由此推测,ABE不仅体现在编码早期的知觉加工阶段,更会延续到后期的复述与精加工。  相似文献   
95.
基于视觉通道的研究表明,人们可以通过主动抑制记忆提取而实现遗忘。但目前对跨通道的主动遗忘尚缺乏探讨。本研究以声音为记忆线索,以文字为目标记忆,采用“想/不想”范式,探究主动遗忘在跨视听通道条件下的可行性。结果发现,“不想”条件下目标记忆的回忆率低于基线条件,主动遗忘发生。此外,我们通过分离任务指令和记忆线索的呈现时间,在中央区域的ERP中发现了记忆抑制的期待效应;并在额叶观察到“不想”条件下晚期正成分的增强,反映了持续的抑制控制过程。本研究不但验证了跨视听通道主动遗忘的可能性,而且第一次从ERPs角度分离了跨通道遗忘相关的期待加工和抑制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96.
张严文  刘拓 《心理科学》2020,(5):1103-1110
中国性少数群体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是其最大的压力来源。在性少数压力模型的背景下,本研究基于Bifactor模型探究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对中国性少数(LGB)心理健康的特殊影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金赛量表对649名LGB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Bifactor模型存在部分差异;(2)对于LGB心理健康,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一般因子和拒绝特殊因子具有损害作用,过度保护特殊因子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7.
为考察视觉空间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维持和操作的组间差异及其神经机制,本研究记录了高、低WM组完成延迟再认(维持)任务和心理旋转(操作)任务时的行为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结果发现,在操作任务中,高WM组比低WM组的反应时显著更短;高WM组的中前额叶慢波显著更正、双侧后顶区慢波显著更负,并且两者的波幅显著负相关。在维持任务中,两组被试的反应时无显著差异;高WM组的中前额叶慢波显著更正。结果表明,高WM组的执行注意能力可能更强,能通过有效调节和分配加工资源来表征视觉信息。  相似文献   
98.
以往研究表明情绪背景对来源记忆存在影响,但背景的情绪效价和唤醒如何影响熟悉性及回想尚存争议。本研究以ERPs技术作为测量手段,采用来源记忆多键范式,操纵背景的情绪效价及唤醒强度,以探讨编码阶段背景情绪影响来源记忆提取的认知神经机制。学习阶段,呈现中性汉字及情绪图片(正性高唤醒、正性低唤醒、负性高唤醒、负性低唤醒);测验阶段,仅呈现汉字,被试进行五键判断。行为结果发现:来源正确的比率比来源错误的比率更高,反应时更短;同时提取正性背景的辨别力更强,反应时更短;提取高唤醒背景反应时更短。脑电结果发现了分别代表熟悉性及回想的FN400及LPC新旧效应,且在500~700 ms,提取正性背景及高唤醒背景诱发显著更正的ERPs,但效价与唤醒没有交互作用。总体来说,来源记忆中背景效价及唤醒度对回想过程存在独立影响,体现为正性背景及高唤醒背景对来源提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
采用质性和量化研究方法,探讨耐挫心理的结构及因素间关系。研究1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3名被试进行深度访谈,结果发现:(1)耐挫心理的结构由坚信、乐观、可控和醒悟构成;(2)坚信、可控和醒悟共同影响乐观。研究2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基于研究1的耐挫心理结构编制大学生耐挫心理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耐挫心理四因素结构有良好的拟合指数;(2)醒悟正向预测坚信,进而正向预测可控,最终正向预测乐观;(3)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结果表明,耐挫心理的结构包含坚信、乐观、可控和醒悟四个因素;大学生耐挫心理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作为未来研究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0.
配对调查了591户家庭的亲子被试,考察了文化刻板印象、父母孝道相似性对孝道代际传递的影响。结果显示:(1)假定父子女和假定母子女两种孝道的皮尔逊相关(r)和轮廓相似性(q)都不显著,真实父子女和母子女之间都显著正相关,假定亲子两种孝道绝对差异分数(d)处于中等水平,但假定亲子的绝对差异分数显著高于真实亲子;(2)控制了文化刻板印象影响的条件下,父亲和母亲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能分别正向预测子女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3)控制了文化刻板印象影响的条件下,父母互惠性孝道相似性仅能正向预测子女互惠性孝道,但父母权威性孝道相似性对子女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预测都不显著。据此研究结果,文化刻板印象对亲子孝道相似性的影响效应较小,但亲子真实的孝道代际传递效应较高,以及父母互惠性孝道相似性有利于子女互惠性孝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