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徐牧 《天风》1994,(8):35-36
圣诗是教会圣工中不可缺少的,她是圣殿中赞美的声环。凡属重大的圣礼、节日、礼拜及平素的聚会,都要赞美属灵的恩典,都要赞美阿爸父神,因此不论城市乡村大小教堂,有条件的,都可建立圣诗班。  相似文献   
92.
医学院校开设创造学课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创造是人类语言中最富魅力的词汇,它以无与伦比的巨大动力驱动着人类历史车轮的前进。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发明的历史。当今席卷全球的经济技术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创造的世纪需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在医学院校开设创造学课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创造型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笔者仅就中国医科大学96级学生开设创造学课的教学实践,并结合学生的问卷调查,对此作些探讨。1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创造学课的必要性1.1知识经济需要创造型人才。90年代以来,世界…  相似文献   
93.
邓欢华 《美与时代》2013,(9):109-109
中国书法最重要的就是线条,线条是书法存在的脊柱,线条中有外在和内在的精神内涵。外在的线条无非是方与圆的体现,方寓于圆,圆寓于方。线条的内在要讲究骨力,更要表现真情,只要有感情的线条,才能体现书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94.
本刊讯3月26日,《庆祝五台山申遗成功——中国千名书家写经书法大展作品集》首发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活动开幕前,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南起来到活动现场,饶有兴趣地观看了  相似文献   
95.
一、康、乾时期的赵董书风及流弊 明末清初的书坛上有两股风潮,一股是提倡师法二王、继承传统的董其昌一派,追求雅致、妍美的书风;一股是主张冲破传统、摆脱束缚、表现个性的王铎、傅山一派,形成了变革书风。清军入关之初为了巩固政权,安抚知识分子及遗民官员,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重用汉官、恢复科举考试等。清政府对于汉文化的吸收、弘扬使得两种书风并存发展。  相似文献   
96.
一、王羲之与天师道的关系 东汉末年,道教两大教派并立.太平道遍布青、徐、幽、冀、兖、豫、荆、扬八州,旁及并、凉.天师道行于巴、蜀、汉中.自中平元年,即184年,以太平道为组织形式的黄巾起义被镇压后,作为道教的组织,太平道的活动不复见于史籍.西晋以后,只有天师道在北方之传播见于记载.①  相似文献   
97.
98.
一、问题的提出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是中学生物主要的课程目标之一。而旧的实验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9.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课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中能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更好地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阅读和创造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一段话的核心就是“多元阅读”。多元阅读倡导的是个性化阅读,它有利于打破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理解、教参答案为唯一标准的僵化阅读模式,从而有利于张扬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使阅读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具有人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