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01.
香港同胞阮适庆、汪颖丽伉俪,向天台山桐柏鸣鹤观,赠送明代《正统道藏》一部,共61册,于五月二十八日,由香港空运至杭州,二十九日送至天台山鸣鹤观。天台山桐柏宫,是中国道教全真道南宗的发源地。桐柏宫,系唐景云二年(711),由司马承祯所建,被道家称为七十二福地之一。后世天台山张伯端一派,以炼养为主。  相似文献   
902.
一王夫之的易学观中,占学一理,即占以示学是重要方面,这个方面代表了他对《周易》的性质,《周易》在人的精神修养方面的作用,以及占筮体例等问题的根本理解。  相似文献   
903.
人活着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为生存而工作,要给公寓分期付款,要为子女上学攒钱,要为工作与各种各样或喜欢或不喜欢的人相处。琐碎而又具体,日复一日,心灵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对生活感到沮丧、精疲力竭,使生活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4.
道教的生态思想不仅在于理论上的深邃,根本的还在于,道教成功地将这些理念化成了实践,化成了生活方式。将贵生的价值观和相应的理论探求化为平时的生活方式,是道教生态思想最为精到之处。一、贵生与自然——融入生态的价值观前提道教的生态思想十分丰富,但其形成的全部前提,是贵生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905.
《世界哲学》2007,(4):F0004-F0004
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罗蒂(1931—2007)于2007年6月8日因病逝世。罗蒂的思想涉及哲学、政治、文学理论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在哲学上,罗蒂批判了传统的符合论的知识观,并把知识与哲学重新定义为一种社会与文化的实践与对话。  相似文献   
906.
关于病灶与证象两种疾病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和西医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方法不同 ,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病理学体系 ,西医的病理学基础是病灶 ,中医的病理学基础是证象。病理学的不同 ,导致中西医对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的全方位认识差异。1 病因病灶即指机体结构发生的异常改变 ,这是西医进行病理判断的基础 ,有灶即有病 ,无灶便无病。因此病因便是导致病灶出现的原因 ,如果找不到致使病灶发生的原因 ,那么该病便被称为病因不明疾病。在这里 ,因果关系是进行病理判断的根本原则 ,而直接原因更是被格外看重 ,间接原因和多重原因相对而言不被西医病理学注意。…  相似文献   
907.
自明初创建至乾隆七年改革,神乐观主要职员由道士充任.这些道士控制了神乐观,逐渐把持了太常寺,进而渗透到礼部.他们作为赞相礼仪的礼生或负责奏乐、舞蹈的乐舞生,在王朝祭祀礼仪中引导属于儒教系统的祭祀礼仪,并在其中扮演主导性的角色.在中国历史上,这也许是儒教与道教互动史中最为特殊的一段因缘.  相似文献   
908.
苟东锋 《哲学动态》2023,(10):76-84
20世纪40年代,张东荪和梁漱溟曾在中西哲学比较的背景下提出“中国人极有事的观念,且或化物为事”,“西洋人极有物的观念,且或化事为物”。这说明中国传统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事”的哲学。无独有偶,当代学者赵汀阳和杨国荣等不约而同地重提“事”观念,并分别构思出“事的形而上学”和“以事观之”的哲学进路。可以发现,一种现代“事”哲学已然形成,这是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向。在现代“事”哲学的建构中,一个重要却未被重视的问题是“事”观念的古今之变。传统“事”哲学未能重视由“物”观念所主导的事实维度,从而偏向了价值维度。在“古今中西”的视域中,现代“事”哲学则要求一种扬弃了“物”的“事”观念,进而以之沟通价值和事实,使之不堕入任何一偏,最终成为一个独立观念。尽管如此,就中国哲学传统中亦存在一种正视且反省“物”的暗线而言,现代“事”哲学也处于中国哲学传统的延长线上。  相似文献   
909.
华严三圣像是由李通玄、澄观、宗密对《华严经》中一佛二菩萨圆融无碍关系的研究。提出“华严三圣”及其“观法”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华严三圣像在唐大历三年(768)就由四川地区发展流布到了它的周边省份乃至全国各地。到北宋时,又从杭州传入日本,且从三尊像发展成了五尊、七尊像等大型佛会。  相似文献   
910.
明代王学发展到第二、三代传人时,必须溯求其在儒学传统中的正统性。正统性的要求中,义理方面就必须依赖于经典诠释。周汝登作为万历王学一位讲坛宗主,他为此作出了相关的努力和尝试,尤其是对四书学和诗学这两个最重要的经学面向。通过对这些努力和尝试的剖析,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心学那种"六经注我"式的诠释技巧和策略被周汝登发挥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大量明显肆意的"过度诠释",也让王学终究难以担当起真正的正统性,而面临重大的学派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