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5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654篇
  671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516篇
  2011年   569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社会比较:对比效应还是同化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比较直接影响人类的自我评价,对其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本文系统地回顾了社会比较的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的相关研究;并从关注自我、关注比较目标和关注自我与比较目标之间的关系三个不同方面,阐述了对社会比较效应产生调节作用的各种不同因素;最后,从一种整合和信息的视角,阐述了产生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的心理机制——选择性通达(SA)模型  相似文献   
72.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张文新  林崇德 《心理学报》1999,32(4):418-427
采用经过标准化处理的观点采择故事对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二、四、六年级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进行测量,利用录像观察技术和同伴评定法分别测定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儿童的同伴社会互动经验,考察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经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幼儿园大班儿童在准确采择他人观点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6-10岁为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10岁左右的小学儿童能够根据有关事件信息准确推断他人的观  相似文献   
73.
第二次认知革命与社会建构论的产生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第二次认知革命是后现代主义的革命。它的直接结果是促进了社会建构论的产生。社会建构论主张(1)知识是建构的,建构是社会的建构,而不是个体的建构。(2)人格、态度、情绪等心理现象并不存在于人的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文化历史的产物。(3)语言并非是具有确定意义的透明的媒介,语言是先在的,规定了思维的方式。(4)没有超越历史和文化的普遍性知识,我们对于心理现象的理解是受时间、地域、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制约的。(5)心理学家应该关注话语的作用,话语分析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4.
未成年人归因的内隐特征与攻击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叶茂林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4,27(4):821-823
本研究使用投射法这一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考察了朱成年人罪犯群体与正常群体的攻击行为内隐社会认知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而言,未成年人罪犯群体与正常群体的内隐归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罪犯的内控程度要低于常人的内控程度。从而得出罪犯产生攻击性犯罪行为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归因存在偏差,支持了攻击行为成因的归因模型。未成年人男女两性在内隐的内外控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且结果提示归因方式与女性罪犯的攻击行为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5.
李泉 《现代哲学》2012,(6):81-89,97
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市民社会虽然发展出一种以市场交换关系为主导的完整的社会关系体系,但却在促进社会团结以及良性运转的功能方面存在着缺陷。本文在梳理马克斯·韦伯对清教伦理所作分析的基础上,试图超越韦伯的视角去理解近代以来西方市民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渊源及其制度基础,即一套建立在清教徒市民美德基础上的盟约社会的组织方案。研究发现,历史上受盟约神学教义影响的清教徒不仅成功塑造出一种自主和能动的个人意识,同时也形成了对于生活共同体及其内部伦理关系的独特理解。这两方面的共同意识构成了清教社会市民美德的核心,并主导了社区的治理实践。基于此,文章认为基于盟约的市民社会理想类型可以成为市场交换关系主导的市民社会的一种修正模式。  相似文献   
76.
空间交互是人类生存和社交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语言交流和视角采择两大范畴。对空间交互策略和效率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传统上集中于空间因素, 近年来逐渐开始关注各种社会因素, 包括个体自身的社会认知特质、交互对象的社会属性和空间环境中的社会线索, 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理论解释。未来研究应关注社会认知与空间认知的跨领域融合, 考察更加多元的空间交互对象, 最终建立一个整合空间和社会因素的空间交互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7.
在世界范围内,信仰基督宗教的人数大约在20亿人左右,而这20亿左右的人当中,亚洲占3亿多,其中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这些地区。近年来,随着基督教在亚洲传播速度的加快,亚洲范围内信仰基督宗教的人数预计在2025年时将会增加到5亿人。随着基督教在亚洲的迅速发展,我们可以预计在未来基督教将会在更大的层面上影响亚洲人的生活.尤其是在文化和价值判断上。随着近年来社会对于家庭问题的不断关注.家庭观念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次调查,以期望能够解读在现代社会中基督教对于人们家庭观念和婚姻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明清时期岭南巫鬼之风颇盛,巫医活跃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明清朝廷将巫医视为荒诞不经的惑众者,并对其进行严厉打压。于是,在官方的有意塑造下,巫医呈现出了一种自私自利的“黑暗”形象。然而,抛去官府的外衣后,文人笔下的巫医则越来越“常态化”,且巫医的社会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地方文士的认同。而在民间百姓的生活中,巫医又扮演着“社会治愈者”的角色,并逐渐被塑造为地方神灵。巫医“化身为神”这种现象的背后,正是其在地方社会得到认可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9.

中医药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以中医药政策发展为主线,对建国以来中医药治理演进历程进行梳理,划分为计划和运动式、效率和市场化、标准和法制化以及法治和现代化四个治理阶段,分别从治理理念变化、治理政策执行、治理方式选择和治理策略重点等方面深入剖析其演进特点,提出构建公平、信任和法治多维度的治理新格局,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及建设高效的信息化治理平台,以基层为重点融入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从而促进中医药治理现代化,实现“善治”目标。

  相似文献   
80.

智能医疗的研究与应用发展迅速,在医疗检测、诊断与预测等多领域都显示出了更强的技术优越性。与此同时,智能医疗也出现了算法黑箱导致的病人知情权受到侵犯、用户数据泄露、公平正义问题以及责任归属难以界定等亟待解决的各种伦理难题,对“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临床传统造成威胁。智能医疗的广泛应用不仅需要突破技术难题,更加需要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伦理治理体系,做出尊重病人需求和权利的理性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