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早期中国台湾地区的休闲农场朝向综合型旅游景区的模式发展,使得休闲农场与一般旅游景区并无明显差异。"休闲农业+文创产业"的文旅营销形式是经过长时间不断摸索与改良创新才有的成果,不仅每年为地方带来了丰厚的税收,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过上了美好生活。文章通过对中国台湾休闲农业的分析,探索了文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52.
在近代欧洲人对于社会和文明的反思中,美洲"野蛮人"是作为"他者"而存在的.对于约瑟夫·德·梅斯特而言,借助"野蛮人",他反驳了卢梭、伏尔泰、狄德罗、布丰等启蒙思想家,强调<旧约>所载历史的真实性,论述了人的双重本性,并进而讨论了文明化的问题.通过这些论述,他试图警告法国乃至欧洲的文明社会正面临野蛮化的危险,并试图指出真正的文明化力量.  相似文献   
753.
在全球化浪潮中,佛教也正在走向西方社会,其中佛光山系统的人间佛教取得了最为突出的成绩。基于对大洋洲佛光山系统人间佛教信仰群体的田野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和其他相关信息,我们可以基本把握这一群体的社会身份、信仰生成、实践开展以及面临的挑战,从而理解具有中华文化基因的人间佛教进入西方社会的民众基础和传播渠道,特别是这一群体所呈现的信仰取向与实践特征。以此作为东方文明进入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有助于我们认识佛教挺近西方社会的内在机制与具体进程,从而为理解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元交往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54.
755.
《学海》2015,(5):31-38
基于对中部山区岭县的个案研究,本文试图在经验层面上回答如下问题:在撤点并校政策叫停后,乡村"小微学校"的困境是否得到改变?通过学校、师资、学生以及村庄四个角度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在部分地区,"小微学校"的困境依然在延续。事实上,"小微学校"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乡村义务教育模式,且在目前的结构性条件下,这种模式正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而现有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可能尚不足以从根本上化解这场危机。  相似文献   
756.
当今科技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是福利与机遇,而且也是损害与风险。一个以前在传统伦理学中并不受瞩目的概念——责任,在最近几十年的道德哲学讨论中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并且获得了一种非同寻常的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757.
田素良 《天风》2010,(7):30-31
<正>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乡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关注农村教会,尤其是关心乡村传道人理应引起广大同工同道的重视。笔者从神学院毕业至今的20年里,皆在穷乡僻壤的乡镇侍奉。我所在  相似文献   
758.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2):127-127
根据学会的部署,专业委员会于2005年3月11日召开了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和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研究2005年度的工作计划。本着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推进我市的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在学会领导下,我们拟开展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759.
《学海》2017,(5):95-102
本文将乡村建设运动置于民初政治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指出这一运动的性质在于,由知识分子推动的以抽象政治为出发点的制度改革向以民情经验为基础的社会治理转型。如何塑造能够支撑共和政治的社会与公民基础,成为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任务;而这一目标也构成清河试验围绕"区域"理论而展开的社会治理实践的基本前提。早期燕京学派学者界定了以"市镇"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的边界,并以"乡约"为底本构建了适应于中国历史民情特点的社会组织原则;同时,他们进一步将这一原则应用于清河试验区的组织建设中去,通过推动运销合作社、地方新闻业等社会事业,初步探索了中国社会地方自治的可行形态。  相似文献   
760.
陈广英作品     
陈广英 《美与时代》2023,(1):124-124
作品简介:《可邑古村》《陇西土塬》《深山幽谷》等油画作品,是笔者近年赴云南、甘肃等地乡村采风写生的创作。《可邑古村》所在的地方是云南弥勒的彝族山寨,那里是彝族支系阿细人聚居之地。这里民风淳朴,一直延续着原生态的阿细传统,有着独具民族特色的节日庆典,房屋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可邑古村有着中国最美彝族乡村的美称。《陇西土塬》《深山幽谷》表现的则是西部的风土人情和山乡地貌,那里群山绵绵,青山绿水间流淌着希望,正是人们向往的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