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觉嘎 《法音》2007,(7):42-48
藏族原始信仰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有灵的,因此有了图腾崇拜、动物崇拜、山神崇拜等自然崇拜和"煨桑烟祭"等祭祀习俗。本教兴起之后,一方面把过去的信仰纳入到自己的观念系统,同时又提出了作为本教  相似文献   
72.
张培生 《天风》2010,(2):62-62
基督徒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年?对中国人,过农历新年是一件大事。春节也是中国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处于中国文化传统与民间习俗影响的环境中,当怎样过一个既喜乐又感恩的年呢?  相似文献   
73.
本文在实际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理论梳理和分析了哈尼族祖先崇拜在丧葬期间和节假日中的不同礼仪分类及其特点,探讨了哈尼族祖先崇拜在道德评价、行为约束、情感凝聚等三方面的调适作用。  相似文献   
74.
300多年前,黄宗羲以其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清醒地意识到世俗迷信、陋习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提出必须革除迷信和陋习的主张,并运用气化论揭露种种迷信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75.
礼仪更新后天主教礼仪的几个突出特点按照1963年12月4日发布的一部重要文献──《礼仪宪章》的精神,天主教会对礼仪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新礼仪同过去的拉丁礼仪相比,有五方面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改用地方语言举行礼仪是新礼仪最大的特点。梵二大公会议以后,教会...  相似文献   
76.
古希腊最初的自然观具有宇宙本体论和宇宙物活论的双重意义。从这种最初的意义上 ,引申出宇宙逻各斯的概念。逻各斯的概念与理性内在关联起来 ,从而发展出自然法的概念。自然法在斯多亚派那里 ,是最基本的道德法则。按照自然而生活也就是按照理性而生活 ,同时也就是遵从德性而生活  相似文献   
77.
姜涛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1):17-22
在时间认知的研究中,时间表征是人们研究较多的一个问题。在人的记忆系统中,人们是如何表征并储存时间信息的呢?对此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归结起来大约有四种理论观点:记忆组织理论;记忆强度理论、顺序编码理论和重建理论。J.F.William,把心理时间分为三种,即逻辑时间,经验时间和习俗时间。而习俗时间(诸如年、月、日等)与人们的关系最密切,他认为,人们主要有两种习俗时间的表征方式,即词表目录表征和意象表征,前者是言语编码,后者是表象编码,并且儿童习俗时间表征的发展也是从词表目录表征过渡到意象表征。  相似文献   
78.
闫雪 《法音》2023,(5):49-54
佛教艺术中所见的神祇像,尤其是身姿婀娜优美的菩萨像,多佩以各种华丽饰物,尽显其神格的尊贵与身相的圆满。这些严身饰物除具庄严功能外,有时还是分辨诸尊神格或确定名号的重要标识,饰物的种类和样式亦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审美风尚。本文拟从名义、功能、源流及演变等几个方面说起。  相似文献   
79.
介子推传说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勃 《管子学刊》2002,(3):83-90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这首谚语流传极广。关于戴柳的习俗,各处地方志中亦多有记载。如:明嘉靖刻本《尉氏县志》:“‘清明’,门前插柳,人各簪鬓。”明万历三十三年《嘉定县志》:“‘清明’,插柳于门,伐柳枝藏之,以为酿醋之用。”清乾隆四年《祥符县志》:“‘清明节’,男妇扫墓……妇女先归。攀折柳条,攒捆成束,载于车乘,归插屋檐,县佩节焉,下逮及犬猫不遗。”民国二十五年《阳武县志》:“‘清明节’,各神位及主前均供柳,并插于门上,曰为介子推招魂也……”民国二十四年《德县志》:“又,《岁时记》: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本地习俗皆于‘清明节’日行之。” 民国二十年《义县志》:“(清明节)前一日为‘寒食节’。又缘介子推于是日焚死绵山,后人哀之,插柳以招魂。”[1]  相似文献   
80.
《法音》2023,(5):1-1
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产物。自传入我国青藏高原以来,佛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本土文化、民风习俗、社会政治生态相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藏传佛教,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文化发展及道德教化,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藏传佛教孕育和形成了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优良传统,成为促进民族融合、维护祖国统一、参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