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戒律是佛教徒的基本行为规范,体现着佛教的基本精神。戒律一传入中国,就与中国传统的礼文化产生了激烈冲突。在区分戒与礼异同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实现“道并行而不悖”,成为佛教徒努力的方向。本文将从“义”和“制””两个层面分析戒与礼各自的内容、性质,梳理戒与礼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从冲突斗争走向融和并存的主要发展阶段,考察戒与礼在互相影响下的双向扩充,在一个特定方面展现佛教中国化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332.
黄花红树谢芳蹊, 宫殿参差黛■西。诗阁晓窗藏雪岭, 画堂秋水接蓝溪。松飘晚吹■金铎, 竹萌寒苔上石梯。妙迹奇名竟何在, 下方烟瞑草萋萋。这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约812—866,字飞卿)的一首题为《清凉寺》的诗,往往被看作是吟五台山的清凉寺,其实不然。五台山清凉寺以寺内清凉石而闻名。  相似文献   
333.
张涛 《现代哲学》2022,(2):131-139
《吕氏春秋·士容论》载有一段田骈的故实,表明稷下道法家在礼容问题上对儒家持批评态度。相关传世文献以及马王堆帛书、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等出土文献显示,稷下道法家与儒家分享相同的身体知识,都很重视身体仪容的礼法规范,并认为内心对礼容的展现具有决定意义,也都强调礼容应落实于现实政治之中,拥有共同的理论模式。但双方对具体礼容的要求有所不同,更因同质化的政治指向,两家均意图在现实政治中有所施展,使得相互批评不可避免。现实中出现的儒家后学偏离本学派礼容思想、趋于极端的行为,更给同样重视礼容的其他学派留下了攻击儒家礼容的口实。  相似文献   
334.
《易传》以孔子的易学观为指导,吸取《论语》、《孟子》、《左传》、《国语》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及其言说方式,提出“三陈九卦”说,对履、谦、复等九卦反复加以论述,将孔子“观其德义”的思想具体化,要求人们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为防止和解除忧患的依据,对儒家人文主义易学观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35.
为建设理想社会,儒家一直集中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哪种社会秩序是更为合理的?它合理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并维持这种社会秩序?同时,与此问题相关的是,怎么去定义人的欲望,怎么去解决秩序与欲望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和矛盾。关于这些问题,朱熹用"天理之节文"定义了"礼",认为在"公"的价值观视角上,"礼"是具体而现实的表现"天理之节文"的秩序体系。他把公和理同天理结合起来,在为这些概念提供存在论背景的同时,又赋予了其不可违背的绝对的道德权威。恰恰与之相反,朱熹又把人欲望中与公对立的私、与礼对立的欲,定义为私欲,认为"私"及"私欲"是为了维护社会"公"的秩序,强调为了保存天理一定要克服"私"及"私欲"。朱熹认为,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作为礼的主要构成内容,它们依据于天理,是社会秩序的重要规范;"私"与"公"、"人欲"与"礼"的关系以及天理的特点,不是以社会秩序的重组为中心,而是通过"礼"所表现的社会秩序,寻求构建社会秩序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336.
清同治十年(1871年),左宗棠镇压了金积堡回民起义后,迁永宁望洪堡回民于灵州(今灵武)城南安插。当时到达灵州城南五公里处的30多户100多口回民,看到这里地势较高且平坦,交通、灌溉便利,相对于四周的汪洋大湖。  相似文献   
337.
简讯     
《中国道教》1990,(4):61-63
河南省南召县道教第一届一次代表会义,于今年4月21日至22日,在云阳南石庙道观召开,二十六名乾帅道士和信士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六中全会精神,传达了中国道协四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精神。河南省道协首届三次理事会议精神。会议选出了县道协理事九人,孟应先为会长。会议通过了南召县道教协会章程和工作报告,提出今后道协工作重点,就是在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指引下。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搞好宫观自养管理,培养道教人才。开展学术研究。为祖国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38.
朱子《家礼》是应宋代礼仪的世俗化和士庶礼仪的需要产生的。《书仪》和《五礼新仪》在推行中受到冷遇,亦是朱子编撰《家礼》的重要原因。相对于《书仪》来说,《家礼》的优势在于没有繁文缛节,亦没有连篇累牍的考证,易为普通大众所接受。《家礼》对宋元明清时期士庶家族和个人的行为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所具有的变通精神,可为今人重塑礼仪文明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39.
《乐记》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乐而生音,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人心感何物而乐以生音也?熊十力先生言:"乐本和,仁也;礼主序,义也。"人心感和而生乐,仁自在其中也,以和固具真实、健动、至善之仁德者故;人心感和而乐所生之音,即有序之礼者是也,义亦自在其中,以有序之礼一为和乐之仁权衡而宜以错之,故无有失义之患耳。是则惟人心感和乐所生之音,体仁载序,行而敷礼弘义,"以教人平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据此本文从音乐起源之哲学思考、音乐之价值判断、音乐实践之秩序与音乐教育之宗旨四个维度,对音乐蕴昭人类文明所道之和乐礼序,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40.
人性本身就有罪过的倾向。六世纪后期,天主教教宗额我略一世,将人的原罪分为七种,依次为:傲慢、忌妒、暴怒、懒惰、贪婪、饕餮、色欲,这就是人的七宗罪。这七宗罪是人本身就具有的。天主创造亚当时,本来创造的是一个正直的人,可是厄娃却由于贪婪与忌妒,勾引亚当摘伊甸园里的苹果,最终导致亚当被贬入凡尘。而这七种原罪也随之流入凡尘,并通过一种神秘的方式传给后人。所以,七宗罪是人性中最原始的罪恶。我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