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文化源远流长。传统家礼是礼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狭义的"家礼"指家庭、家族或宗族用以维护内部秩序的礼仪规范和伦理观念。家礼文化指广义的"家礼",涵盖制度、器物、实践、观念等多个层面。家礼文化借助家礼典籍、私塾社学、家训规诫、家谱族谱、礼器服饰、传统建筑、家风传承等载体,实现其教化功能。传统家礼体现了中华民族家文化的独特气质与精神,是"礼文化"的核心内容与价值。借鉴传统家礼教化方式、路径,可以增进角色认知,涵养个人德性;吸收传统家礼伦理内涵有助于我们营造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称情立文"的制礼原则有助于促进社会礼仪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中期“以礼代理”说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中期,以凌廷堪、焦循、阮元为代表的汉学家提出了“以礼代理”说,即主张用礼学代替理学。他们认为,儒学的中心是“礼”而不是“理”,脱离了“礼”而言“理”,只能导致师心自用以及对人的具体情感的漠视。这一学说是清初顾炎武所倡导的学术方向的继续,它把人们的目光由内在精神变革转向对外在制度的关注;同时,这一学说明确反对以抽象化的“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理学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智"是先秦儒家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不过,"智"最初并不是一个纯道德的范畴,而主要是一个知性的范畴,如指知识、智慧、智谋等,也有聪明、智巧等含义。后来,思孟学派将其视为"四德"或"五行"之一,与仁义等道德概念相提并论,且被后世包括汉儒、宋明诸儒在内的儒家学者广泛认肯。那么,"智"是如何从主要是知性范畴转向德性范畴的?其德性化进程与儒家思想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联?这种转化对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的走向发生过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并未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智"在先秦的德性化转变的分析,力求给这些问题做一点说明,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文明对两性结合的形式与意义有着不同的认识。通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一系列礼仪程序,华夏文化赋予男女结合诸多意义。昏礼成为人伦之始,恭敬、谨慎、尊重并以正当的方式行礼成为婚礼的内在要求,在"合二姓之好"以"事宗庙"与"继后世"中所体现出的男女之别,内在蕴涵着两性间的相互补充与完善。汉文化中有关婚礼意义的阐释,有助于人们深思两性结合之真义。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承继角度看,荀子的礼学直接源于孔孟学说的分歧。孔子主张"仁礼并重",人们常用"仁内礼外"来概述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孟子则把为学的工夫化约为"求放心"、"简约",背弃了孔子依礼言仁的传统,对人文世界建构过程中的客观性维度缺少关注。荀子宗主孔子,批评和重新理解孟子的"性善论"、"法先王",提出"性恶论"、"法后王",以申张自己的礼学。  相似文献   
16.
齐国《韶》乐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到帝喾、帝尧、帝舜的上古时代,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乐舞代表之一,堪称经典。《韶》乐源于帝喾的《九招》,后经帝尧更名《大章》传承,至帝舜时代,正式形成了《箫韶》。齐国《韶》乐则是在舜之《箫韶》的基础上继承发展的,充分反映了齐国乐舞的艺术成就,是《九招》、《大章》和《箫韶》三个不同时代的乐舞体现。探析《韶》乐的起源,从乐舞研究上来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从社会发展上来讲弘扬了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  相似文献   
17.
"礼"作为最具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规范,对人的约束是全面而深入的。它不仅从外在的礼仪规范约束人的行为,即起到我们所谓的"修身"的作用;而且通过伦理道德的形式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从而实现内在化的"养性"的作用。经过修身养性的作用之后,"礼"最终落脚于个体的道德实践上。  相似文献   
18.
《荀子》的尚贤与管理思想以调整人的欲望为核心,以满足人在人群中合宜的欲望为目标。管理的依据包括礼、法、道。礼有"养"的功能,也有"节"的作用,而"别"正是取得"养"与"节"相互平衡的制度设计原则。法是圣王依礼所制定,作为推行礼的具体措施。道则是治理国家各层面中的条理,也是礼法的综合运用。根据礼、法、道建立起各级管理阶层,设官分职,尚贤使能,并建立起考核和监督的机制,以使贤人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进而"建立一成就礼义的客观轨道"。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以为,现阶段倡导重估、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不只是为高效度的治国理政(效政)探求切实有用的参照方略,也是为新时代的公民德行(民德)探求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伦理准则。在美学领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套儒家式的"三段论",是推崇诗、礼与乐"三教"的,是旨在成就或构建杰出人格的。现在,若因循守旧地重复历史,这对大多数人来讲很难行得通。但这绝非是说,传统的"三教"思  相似文献   
20.
曹辛之是"九叶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其早期诗歌深受闻一多浪漫主义诗风的影响,后期诗歌则偏向于现实主义风格,即以政治抒情为主,理想主义为辅,且略带讽刺意味。曹辛之在诗歌中鲜明地体现出了自身经历和自我心灵,使其诗歌艺术具有特殊的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