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感数(subitizing)是对小数精确而迅速的知觉, 它反映了有机体的一种基本数量表征能力。研究者曾一度认为感数是一个前注意的并行加工过程,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感数是需要注意资源的, 但是注意资源假设不能有效解释感数与计数的分离。为解决这一困惑, 本文综述了感数和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相似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观点来解释感数的认知机制:视空间工作记忆容量决定了个体一次能精确知觉到的客体的数量, 而注意决定了哪些信息进入视空间工作记忆。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从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理解者水平模型的理论视角,对100名2~5岁学前儿童的数概念发展水平进行划分,并比较不同水平儿童对后继函数的理解和掌握,探讨儿童数概念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儿童在4岁时基本达到了数概念发展的最高水平即基数原则水平,已经理解了后继函数,能够把它的方向性和单位性的变化,对应到数数序列的数词上。而2~3岁的儿童还处于子集水平,该水平的儿童和基数原则水平的儿童相比,对后继函数的理解存在差异。但后继函数的发展不是全或者无的,儿童积累的数词越多,后继函数发展得越好。  相似文献   
63.
ERP研究反映感数与计数的不同脑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跃嘉  南云  李红 《心理学报》2004,36(4):434-441
对于较小数目的快速准确认知的“感数”现象一直是一个引人兴趣的问题,这一感数过程到底本质是什么,它与计数过程究竟是同一种加工还是分属两种不同类别,对于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论。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感数加工的本质,运用ERP手段来探索其与计数的不同机制;并且以分心物变量为指标,研究在有分心物呈现时,感数与计数过程将会有哪些变化以及其潜在的神经机制。对14名正常青年人记录感数与计数加工过程中的事件相关脑电位(ERP)。刺激图片由位于屏幕中心的靶(白色矩形)或者靶+分心物(白色圆形)组成,靶的数目分为感数(1-3个靶)及计数(4-6);而分心物的数目有三种水平:零(无分心物),与靶的数目相同及两倍于靶的数目。被试计算图片上白色矩形的个数并对所得数目进行奇偶判断,最后根据奇偶性用左右手进行按键反应。行为结果表明,感数与计数的反应时在靶数目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靶数目相同时,分心物越多,则被试所需要的反应时就越长。ERP测量表明P1波幅随着靶数目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分心物数目的增加而增加;N1波潜伏期随着靶数目的增加和分心物数目增加而减小,N1波幅随着靶数目和分心物的增加而增加;P3波幅随着靶数目的增加而减小,在某些记录点具有靶效应和干扰效应。研究结果提示感数加工具有明显的分心物效应,而计数加工则不然,支持感数与计数分属两种不同功能加工过程的观点,感数加工更易受到分心物出现的干扰。  相似文献   
64.
象数作为易学的生命之源,本身蕴藏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含义。本文从对象数学的重新审视出 发,通过把易象还原为原本的区别性特征,阐发阴阳变易与境域生成的关系。揭示象数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65.
颜色恒常理论及模型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硕  沈模卫 《心理科学》2003,26(2):215-218
颜色恒常是指外界环境变化时对客观物体颜色知觉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本文就Von Kries色系数定律、色域映射理论、谱锐化理论、视网膜皮层理论、双线性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等现有代表性的颜色恒常理论作了简单的概括与评价。针对目前该类研究的缺陷,尝试性地提出了发展完备的颜色恒常理论(或模型)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6.
睡眠剥夺对连续作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18名青年被试随机分为三组,Sd21h、SD45h和SD69h,SD前后用内田—克莱佩林测试。结果为:(1)SD后组间比较,UK作业量、错误数、后期增减率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订正数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SD前后自身比较,各组UK总量、后一部分总量、错误数和后期增减率有显著差异;订正数无显著差异;SD21组前一部分总量有显著差异;而SD45和SD69组前一部分总量无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SD后警赏水平下降,在SD45小时后下降更为明显;UK测验中的后期增减率可较好地反映SD后警赏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67.
对儿童数量表征和数概念的研究是当前数认知领域的两个重点研究方向。我们在这一领域通过理论及实证研究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探索,系统分析了大小数量、符号与非符号数量表征的机制,深入考察了数量表征线索的发展、线性数量表征的发展特点及形成机制等问题;并对数概念的发展及其影响机制、数量表征与数概念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这些探索为进一步探明数量表征与数概念的发展特点及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各个朝代的帝王及其谋臣们为了维护帝王统治,使帝王江山永固、国运长久,都对皇家建筑进行了精心规划和设计,建设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建筑,力图通过完善的都城建设,达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目的.北京明清皇家建筑,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建筑群,集中传输着中国的哲学、美学及艺术等概念.易学象数作为一种隐喻、借喻、象征的工具和手段,在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是皇家建筑的规划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体现.本文从三极之道、坤元用六、乾元用九、九五至尊、阴阳象数及河洛象数等六个方面,研究了易学象数对中国建筑特别是北京明清皇家建筑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稿约     
本刊主要刊登象数易与义理易、《周易》经传与易学史研究、出土易学文献研究、易学与哲学文化、易学的现代价值、易学研究方法论、易学史料学、易学与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稿件。欢迎广大易学专家、学者和易学爱好者赐稿。  相似文献   
70.
朱熹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周易》经传的考察,主张《易》本是卜筮之书,虽然是古调重弹,但其中又别具新思。朱熹此举并非止于揭示一个历史事实,一方面认为圣人作《易》教民卜筮,乃是传授给民众一个开物成务、为善去恶的实践方法;另一方面则由卜筮之特点而进入到《易》文本的意义表达方式之中,提出《易》是个空底物事的精妙论断,深入发掘《易》的象语言之特质,并在卜筮的语境中昭示出象数与义理的原发性关系。更为深刻的是,朱熹论证指出,作为卜筮之书《易》的终极意义来源和价值根基乃是作为宇宙本体的自然之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