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李贽《九正易因》着力于阐发文王、孔子"神圣心事",其"文王之卦"说继承发展了传统"三陈九卦"说,以《明夷》、《困》等十六卦为具体内容,深入阐发文王忧患之事、处困之道、尚贤养贤之道、风化天下等内容。"文王之卦"是李贽《易》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九正易因》独特的《易》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2.
《法音》2012,(10):22-24
佛教是富有慈悲与智慧精神的宗教,佛教徒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切实践行着佛陀悲智双运的精神,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尤其是六祖慧能大师以他对佛法独到的理解和一生的行持,继承和发扬了佛教慈悲与智慧的普世价值,为中国文化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广东是六祖禅宗文化的发源  相似文献   
113.
114.
正本刊讯9月5日,纪念法舫法师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佛教协会、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印度国际大学、斯里兰卡龙华书院、台湾佛光大学、中国佛学院的专家学者和法师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河北省井陉县法舫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县政协主席王新民主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玄奘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15.
引言本文旨在讨论摩洛哥多元文化的活力、社会性别及妇女的政治参与问题。摩洛哥的社会语言环境具有多种语言并存和文化多样的特点。在这里,阿拉伯、柏柏尔和伊斯兰的传统与民主、自由、社会公正和人权等现代普世价值的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6.
速读     
##正##※3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一行到安徽省九华山考察。4月6日,杜青林一行考察了陕西扶风法门寺。  相似文献   
117.
《法音》2014,(10)
正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后半叶开始,全世界佛教徒联合创建国际组织,通过召开数度会议,反复进行了讨论。目的是为了弘扬大圣释迦牟尼世尊的教义,探索如何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宁作贡献。此次在东北亚佛教发源地的中国佛教的重镇——西安郊外的宝鸡法门寺,隆重举行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因缘殊胜,荷蒙盛情邀请,谨表诚挚谢意。  相似文献   
118.
《法音》2022,(5):76-76
本刊讯2022年5月6日,江西省佛教协会第六次全省代表会议在九江共青城市召开。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喻志勇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他强调,全省佛教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和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以“爱国爱教、庄严国土”的责任意识,以“慈悲济世、护国利民”的普世情怀,引领全省佛教界信众同全省人民一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9.
1952——1955年,我在北京回民学院阿拉伯文班学习,庞士谦老师担任我们的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义两门课程。当时,尽管他身体欠佳,但仍是艰苦耕耘,诲人不倦。三年之中,使我获益非浅。值此纪念先师辞世三十周年之际,我仅就自己的感受和有关资料,记述他在伊斯兰文化教育方面的业绩。  相似文献   
120.
正太虚大师一生致力于中国佛教的复兴与世界化,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最早具有世界眼光的先觉者之一。大师生于清末,此时正值家国患难、民族危亡之际,中国有识之士无不为民族、国家之出路艰苦求索、奔走呼号。在中外思潮激荡、社会剧烈变革的历史潮流中,中国传统文化遭受着反传统与西学的双重冲击,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更是难以幸免。清末民初,中国佛教面临重重困境:兵燹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