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周伟驰 《现代哲学》2005,2(3):107-111
文章分析了奥古斯丁《忏悔录》第2卷“偷梨”这一事件与其神学反思的联系。着重于指出其与《创世记》亚当夏娃违背上帝命令一事的相似性,从而使这一事件在奥古斯丁神哲学整体中得到比较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2.
五台山净土宗源于慧远,创于昙鸾,盛于善导,集成于法照,流行于后世。  相似文献   
143.
荀子的"性恶论"是以特定的人性的内容为基础的。事实上他并不关心"性"是否让人成为了人,而只注重这"性"让人产生了怎样的行为。在荀子看来,属于性的东西有两种:人本身具有的基本能力(如目辨白黑的能力)和欲望。而荀子所谓的那种人本身具有的基本能力是无法推动人产生行为的,因而行为产生的原动力就落在人的欲望上,而"恶"也最终落脚在欲望上。因此,人的弃恶从善也最终转化为如何对待欲望。  相似文献   
144.
公共之善——从原初状态阐释行政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罗尔斯设计了一个无知之幕,即公共之善.通过对人类整体生活的关切,或者说是对个体未来不幸的可预知的恐惧,社会中的个体关注代际与未来的幸福,至少是为避免不幸,基于此,给予不幸者利益分配上的照顾,这种照顾与其说是对同类不幸的悲悯,更像是慈善的储蓄.这些理论都是理性与平等精神支撑的以单一的人际关系或者说人际利益关系为基础的考量人类幸福源泉的学说,这种逻辑不仅在抽象的政治学理论中绽放光芒,而且具有相当的普世性.公共行政的实质在于行政行为的公共性,伦理视角考量的公共行政及其依托的行政权力必须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和行使,即使行政人员有“经济人”思想作祟.公共之善的基础在于个体之善的旨归,在对个体利益的尊重乃是最高的道德的思想困囿下,行政行为不仅是强势人的代言,更应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者的“安身立命”.除了法治匡治行政行为之外,保护弱者,实现人人平等,进而实现理想中完美的公共之善,已成为行政伦理考量下的行政行为之必须.  相似文献   
145.
钱宁 《学海》2006,(6):36-41
社群主义关于社会平等和社会正义的论述,对人类关系模式的多样性与社会正义原则适用范围、以社会物品多样性为基础的多元主义分配正义论和复合平等观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它将正义问题的哲学分析与社会政策联系起来,不仅深化了对分配正义的认识,为当代社会分配的复杂性和可能的对策思考,提供了有重要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论证。对我们澄清以社会福利的实施为目的的社会政策研究中存在的价值观与方法论问题,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6.
社会必须集结凝聚一切向善的人们及力量,以祛除为害社会的种种邪恶的势力。具体的善虽有特殊性,但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善的价值整合也是与时其进的,在科学技术大力进步的今天,各方善价值的整合必须应对由科技被"恶"意使用而带来的后果,经济的一体化和人类发展的全球化为善的价值整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善价值整合的强大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47.
王俊 《现代哲学》2002,(2):56-63
对话的主题涉及辛格对马克思、全球伦理、道德责任、动物解放、伦理思维中的直觉层次与批判层次以及伦理的客观性问题。辛格哲学的特点不仅在于他始终不懈地将伦理的思维与减少痛苦与苦难的价值付诸行动,而且也在于他拓宽伦理思维的能力。辛格博采生物学、历史学、人类学、经济学以及博弈论研究成果,丰富并阐明了伦理理论与实践何以可以被现实赋予活力。当我们转向辛格的哲学时,我们会发现一种伦理的生活方式:不仅仅为此刻活着,也不仅仅根据个人喜好活着,而是去过一种具有更广意义的生活,它要求献身于所有有感受能力的生命的福祉和环境保护之中。  相似文献   
148.
中华传统美德是真善美的结合,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不竭之源.传统美德之善是新时代公民道德素质养成的历史根基.溯善、崇善、敬善的善性温润着现代公民的向德心性;尊礼、明礼、修德的善德催发着现代公民规则意识的生成;履善、持善、导善的善举强化着现代公民的知行合一.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转换有其内在的依据、融入机制和实现路径,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把握传统美德之善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联系,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维度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9.
从其精神分析伦理学的立场出发,拉康对边沁功用主义伦理学进行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拉康认为在伦理学的现代转向中,边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并非"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而是这一原则的语言学基础:"虚构理论"。按此理论的理解,幸福与善好是人类基于语言所进行的一种必要的虚构,它已完全丧失其在传统伦理学中的实在论基础。由此,边沁的功用主义既实现了同传统伦理学的形上学基础的决裂,同时又开创了从语言学维度对伦理学进行反思和建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0.
作为人类文明的核心要素之一,“权利”既是人的基本价值诉求,也是人的伦理价值体现,并由此成为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动力。资本权利霸语有着深厚历史根脉,且遵从了从财产权利到资本权利、从资本权利到资本权力再到资本权利霸权的叙事逻辑。资本权利以资本主义法权观为基点而生发,最终在资本逻辑推动并在“个人主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指引下把财产权利推向极致,最终形成资本权利霸语,把“人与人的世界”变为“狼与狼的世界”,形成西方文明的现代悖论与伦理之殇。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合法权观念、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消解资本权利霸语,秉持平等互鉴的兼容文明观、共生共存的和谐人际观、共同富裕的仁道价值观、天人合一的辩证自然观和互惠互利的普惠发展观等现代文明理念,确保人类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轨道上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