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本文以明清之际儒生天主教徒论及"十诫"的著述为基础,探讨他们对"十诫"不同于耶稣会士的的诠释.文本诠释活动是建构身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关注儒生天主教徒如何通过对"十诫"的诠释而建构他们的身份,从而呈现本土文化对基督教在中国的文化植根所作的回应与贡献.  相似文献   
62.
秦际明 《哲学动态》2023,(10):85-96
中国诠释学的建构源于现代中国学术思想中的意义焦虑,即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我们应如何看待中国经典中所展现的思想文化传统。余敦康、景海峰、李清良等学者认为可以借鉴西方诠释学的理论方法来建构中国诠释学,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将中国经典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揭示出来,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中国文化的建构作用。洪汉鼎、傅永军等学者则力图借助西方诠释学使中国经典中的传统思想经过哲学化后进入普遍的世界哲学,融入其所理解的现代性。二者对哲学普遍性的理解存在根本差异。从20世纪所流行的现代化思潮转向比较视野下的文明论是中国当代学术界的重要趋势。中国诠释学的建构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但诠释学本身不是思想表达的主要理论形式。中国话语的当代建构有赖于对文明结构的深刻把握,而诠释的技艺是促成此项思想创造的有力工具。因此,无论是弘扬中国传统经典,还是将中国传统经典作现代性转换,事关思想本身,而非诠释学理论所能负载的使命。中国经典诠释如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重思其普遍性的文明意义,是现代中国经典诠释学建构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3.
《序卦》研究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唐宋以来对通行本《序卦》的义理与象数两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各种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考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看法,指出似乎从当时《易经》成书及揲蓍变卦等方面考虑《序卦》之卦序安排,则可能会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4.
在易学史上,郭璞精湛的易占一直为人推重,而其颇具特色的易学思想却往往被忽视,或语焉不详。笔者在深入研读郭璞诗赋文的基础上,结合其行状,对其易学思想予以全面梳理。本文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结合郭璞的诗赋,指出郭璞对周易义理的承袭与发挥;一是结合《晋书》本传、郭璞《易洞林》,从取象运数、据象成辞及阴阳灾异说两方面,深入阐析郭璞对焦(赣)、京(房)、管(辂)易象数学的继承与发展;一是结合郭璞的行状,指出郭璞在易占实践上为改革易占方法、完善易占辞以适应现实需要所作出的贡献, 从而表明郭璞是位既重义理又重象数,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的易学大师。  相似文献   
65.
面对西方近现代的主体瓦解危机,利科坚持主体存在论,秉持批判与新构的态度对各流派进行调和,通过自身性主体、诠释、语言、反思、迂回、他者和中介等核心概念,走上了蕴含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下降”之路的主体求索,完成了对主体哲学的三重超越,其内在的思想逻辑在于:首先对传统和现代的主体概念进行批判,重新构思出自身性主体的在世存在;接着从反思的原则、形式和内容等层面进行革新,视主体形成于与他者的在世交互活动中,须对蕴含在世生存经验的语言进行意义诠释才能通达主体的反思与认识;最后,利科构建了承载意义的语言中介来承担具体且迂回的主体反思任务,逐步抵达主体存在之本体的初衷。这在断裂的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诠释学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开启了诠释学的第三次转向,使得动荡的主体哲学有了坚实的此在生活世界之根,并为始源性的存在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6.
四库馆臣以儒学为指导思想,以经学为解释方式,将历代易学派别划分为“《易》之根本”与“《易》之一端”。费直、郑玄一脉的易学和儒理易及“参证史事”派,合于儒家经学的治《易》理路,被馆臣视为“《易》之根本”;孟、京之学入于禨祥,王弼易学“说以老庄”,易图学源于道教,心学易入于禅学,不合于儒家经学的解《易》方式,被馆臣视为“《易》之一端”。馆臣的这种区分及取向,目的在于使学者分清儒家经学视域中的易学诠释边界和解释方式,同时又能为各家各派的易学思想预留一定的诠释空间。但这种本末、主次的区分,不仅加深了儒释道三家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而且使儒学内部的汉易与宋易之争走向了更为深入的分裂。  相似文献   
67.
当今学术界对程朱易学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言朱熹易学继承程颐的学风而形成.一育程朱二者是敌派。对程朱易学的关系.尽管学术界的看法相距甚远。然而对其问具体的异与同.似乎至今尚缺专论。笔者以为.两贤对《用易》其书性质的理解各有不同,因而治易方法及其体例自然相异。伊川认为《周易》是明道之书。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其解说;朱熹则以《易》为卜筮之书.而以之解说《周易》之本义。但伊川也不曾否定《易》有卜筮之用,朱熹亦未尝言《易》中毫无义理。简言之.两贤易观中宾主相反而已。  相似文献   
68.
近些年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 ,休闲旅游、追求精神享受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对外开放的扩大 ,许多海外游人纷纷到中国旅游观光。他们除了欣赏享受自然风景的优美外 ,游览人文景观、感受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也逐渐成为旅游的热点 ,而道教名胜旅游便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道教是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的传统宗教 ,迄今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 ;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民族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北京白云观是道教全真龙门祖庭 ,誉为“天下第一丛林”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慕名而至…  相似文献   
69.
联结主义神经网络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联结主义是神经科学、信息科学和心理科学融合生成的产物,神经网络是依据联结土义理论设计的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模型。该章首先介绍了神经网络及其特性,在对生物神经元和人工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分类、激活规则以及学习规则。最后简要讨论了联结主义神经网络模型在心理学中的一些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0.
郑玄是汉代重要的《论语》注家之一。有关郑注的性质,文献记载不太一致。通过郑注异文资料的详尽比勘可以看出,郑注是杂糅汉代三种《论语》而成的,并不单纯属于某一《论》。郑玄的注释注重经典义理的阐发,注重礼仪制度的诠释,注重交代孔子言行发生的具体背景,同汉代其他《论语》注相比,更有助于再现历史上的孔子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