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0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态度结构一致性指态度的情感或认知成分与总体态度的一致程度以及态度的情感与认知成分两者间的一致程度。本文介绍了结构一致性的界定和操作方法,回顾了结构一致性对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包括其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态度可获得性和态度-行为关系的影响。同时指出未来研究应关注各种结构一致性的交互,将结构一致性研究推广到群体水平,并进一步应用于社会预警研究。  相似文献   
972.
童年中期不同水平的同伴交往变量与孤独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30名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社会行为、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结果表明,社会行为通过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的多重中介作用对孤独感产生影响,不存在直接效应;社会喜好只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孤独感产生联系,也不存在直接效应,而友谊质量与孤独感既存在中介的联系,也存在直接的联系.同伴交往四个水平的变量中,社交自我知觉对孤独感具有最大的预测力,其次分别为友谊质量、社会行为和社会喜好.  相似文献   
973.
幼儿同伴关系与情绪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某幼儿园大班58名幼儿为被试,采用四种情绪理解任务测查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并采用同伴提名法测查幼儿的被接纳和被关注程度.通过对五种同伴关系类型的幼儿在四种情绪理解任务上的差异研究,考察同伴关系与情绪理解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欢迎型幼儿在四种情绪理解任务上的表现显著高于被拒绝、被忽视和矛盾型幼儿;幼儿受同伴接纳程度与其情绪理解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被同伴关注程度相关不显著;同伴接纳程度对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74.
采用间接隐含共变关系探测(HCD)范式探讨了态度形成的内隐学习效应.被试在学习阶段先后接触唐涛作者知名程度与押韵程度,以及押韵程度与唐诗呈现位置的两种共变关系;在测验阶段以不同位置呈现新的唐诗,结果发现被试的对唐诗评价受到呈现位置的影响,即产生间接HCD效应,而且出现了HCD效应"自我强化"的现象.以主观测量标准考察被试知识的意识性,表明间接HCD效应是一种内隐学习效应.  相似文献   
975.
内隐关系评估程序(implicit relational assessment procedures,简称IRAP)是Barnes等人于2006基于关系结构理论(relational frame theory,简称RFT)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测量内隐态度的研究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是一种计算机化的判断任务,以反应时为指标,被试通过对目标词进行关系判断,从而考察个体的内隐态度.本文主要阐述内隐关系评估程序的由来、关系结构理论与内隐关系评估程序的操作,并对内隐关系评估程序的性能和应用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76.
利他行为的谱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他是道德的基本价值导向和追求,其具体落实为利他行为,但因对利他的不同理解,利他行为呈现出为一个复杂的行为体系.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个基本的理论梳理,以此廓清利他行为的基本谱系及其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977.
考察了13~22岁青少年与重要他人的情感关系特点和发展变化,结果发现: (1)青少年的情感关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被试对父母的情感需要总体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但没达到显著的年龄差异.而女被试则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年龄差异显著.男女青少年在各年龄段对同性朋友的情感需要最多.(2)随年龄增长,男青少年在寻求父母亲近、接受父母情感支持、肯定、鼓励和帮助上都逐渐减少,而女青少在这些方面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而且,男女青少年在给予父母照顾上以及对异性朋友的各项心理功能的需要上都表现出增加趋势.(3)根据焦点人物来划分情感关系类型,发现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同性朋友类型所占的比例最高,到大学阶段异性朋友类型的比例最高.而父母类型所占的比例比较少.  相似文献   
978.
品牌依恋的概念架构及其理论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品牌依恋(brand attachment)是联结品牌与消费者自我的认知和情感纽带的强度,是品牌情感和品牌关系领域的前沿课题。品牌依恋不仅可以更好地预知较高层次的消费者行为反应,而且是强势品牌资产的重要来源。通过对心理学和营销学领域大量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提出品牌依恋建立于依恋理论、品牌关系理论和自我一致性理论基础之上;评析品牌依恋单维度、多维度概念的相关研究,辨析其与品牌态度、品牌至爱、品牌承诺、品牌涉入等概念的异同;结合已有研究分析品牌依恋的形成机理与行为结果;指明品牌依恋理论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79.
陈庆荣  邓铸  谭顶良 《心理学报》2008,40(5):543-551
采用眼球追踪-分析法考察了“句子-图片”验证范式下句图信息整合过程中句式和语义关系类型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汉语句子-图片信息整合过程中,句图继时呈现没有消除语义失配效应,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显著增加,瞳孔直径扩大。语义失配会显著干扰句法难度低的句式的句图信息整合。(2)句式影响句子-图片信息的整合过程,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瞳孔直径随句法难度增加而增加。(3)汉语句图信息整合过程中,语义失配效应受句式影响,表现出任务的特异性,这说明成分比较模型不具有一般性  相似文献   
980.
通过对81名幼儿的父母历时两年的三次追踪测查,考察了父子、母子关系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动态相互作用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相邻两次测查的母子、父子关系、各种问题行为之间的路径系数都非常显著;另一方面,母子关系与退缩、攻击问题的双向作用,父子关系与攻击、违纪问题的双向作用都得到了支持,焦虑问题对父子、母子关系的作用,违纪问题对父子关系的作用也都得到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