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文之于义,有本义、引申义、通假义,读古书须通之,方能较少误会古人意。望文生义,难免背离作者立言之本旨。《论语》"小子何述"、"长而无述"、"述而不作"之"述"都用本义"遵循";"有耻且格"之"格"训为"标准"更为准确;"先之劳之"之"劳"是"忧"的意思;"仁者虽告之曰"之"虽"通"唯",训"只"(仅),"虽告之"谓仅告之,无附加信息;"不得中行而与之"之"与"通"举","与之"即举荐(拔用)之;"行中虑"之"虑"通"律",其义为"准则"。  相似文献   
92.
伦理诉求是对道德动机和行为价值目标的综合判断,是理解公益慈善活动的内涵及意义的关键所在.作为人类道德生活的实践内容,公益慈善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呈现出不同的范式,其伦理诉求是其文化内在伦理精神的体现.相较于西方旨在“公共领域之善”的社会改造诉求,传统中国公益慈善的价值目标更倾向于维护既有的伦理秩序,构筑“伦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93.
陈宁  卢家楣  汪海彬 《心理科学》2014,37(4):930-935
以教师预测学生的情绪为例,考察人际间情绪预测中是否存在样例锚定效应。两个实验分别采取自由回忆和样例启动范式操纵样例锚,并请教师预测典型教育情境中学生的情绪反应。结果发现,样例中学生的情绪越强烈,教师预测学生的情绪也越强烈,预测的准确性越低。可见,在教师预测学生情绪这样的人际间情绪预测过程中,存在样例锚定效应,但只有典型的样例锚才能促进情绪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4.
杨凌燕  郭建鹏 《心理科学》2014,37(3):668-677
样例学习研究表明多重样例的学习效果好于单个样例。然而研究者关于如何有效设计多重样例得出了不同的发现。通过综述已有关于多重样例学习的实证研究,总结出两个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1)多重样例之间的相似或相异程度应该如何;(2)学生的先前知识在多重样例学习中的作用如何。针对已有研究的局限性,本文指出,具有不同先前知识的学生学习时感受到不同的关键属性,多重样例应该基于学生学习时的关键属性设计特定的变易范式以帮助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95.
邹晓东 《现代哲学》2017,(1):118-125
《逻辑哲学论》预设唯独描述句有意义。准此,“主体”因无法充当被描述的客体,理应作为无意义的术语销声匿迹。秉承贝克莱思路,前期维特根斯坦对此心知肚明,却又“神秘”兮兮地主张“主体是世界的界限”。此与“唯独描述句有意义”原则扞格难容。究竟为何不能干脆放弃“主体”概念?站在语用角度看,语句的意义来自主体的使用。《逻辑哲学论》对“主体”概念的超常执着表明,怀揣“精确描述”之理想的前期维特根斯,坦已然触及到了某种带有全局性的“语用”意识。进一步的语用分析则表明:“绝对精确”的理想语言只属于全知者主体,现实中的描述句则总是在作者主体-读者主体默契的语言游戏中实时赋义。  相似文献   
96.
陈永涛 《天风》2017,(8):27-27
林荣洪所说的第三种模式是基督成全中国文化模式。这个模式的提倡者认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成全而不是废弃。民国时期的大多数基督徒知识分子都是采取这个立场去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的。耶稣曾说,他来不是要废掉律法和先知,而是要成全。同样,使用此种模式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基督徒相信。  相似文献   
97.
学界对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的研究和评论已经相当丰富,而不论是赞成或反对者只关注到牟宗三关于"良知坎陷"说的一个侧面,而没有看到另一方面,从而误读了牟宗三讨论坎陷的问题意识。按照牟宗三关于坎陷的论述理路,可分两重,即凡位坎陷义和圣位坎陷义。凡位坎陷义是牟宗三讨论西方知识形态存在何种缺陷的核心概念,因为坎陷是知识构造的根基。牟宗三认识到西方的知识传统对个体生命的安顿不足,遂要从认识心之坎陷中跃出,最终转向本体界,使得本心呈露,获得真正的安心,此历程从现象界上升到本体界,从凡位转入圣位,亦可说是内圣之路。达到圣位后,还要从本体界下降到现象界来安顿天下人的心,在此历程中仍然需要借助坎陷,具体表现为"新外王",其核心内容为科学与民主,但开出的方式上却要本内圣之明,以此使得器物制度皆具有提撕精神。据此可知,凡位坎陷义演内圣之学,而圣位坎陷义开外王之学,二者是上学下达的整体,体现了牟宗三一生学思所向。牟宗三对坎陷问题的讨论始终充满着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人文关怀,他尝试借助东西方已有的文明形态构建起一个融合宇宙知识与生命价值的理想架构。  相似文献   
98.
陈莉  王沛 《心理科学》2015,(3):550-558
本实验采用ERP技术,考察性别刻板印象的表征。结果发现,无论启动是上位范畴、子范畴、典型样例还是反例,被试对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表征比一致的表征均诱发了波幅更大的N400,反应时更长。并且,被试对于性别刻板印象的表征存在层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性别刻板印象的表征存在层级结构。(2)语义启动下,性别刻板印象违背诱发N400效应。(3)性别刻板印象表征存在自上而下的由大脑额叶进行的语义分类加工。  相似文献   
99.
现在提出“道教义理之学的基础、结构、枢论与亮点”这样一个议题,或许会有人认为:道教流传至今已近两千年,梳理和议论其义理的著述颇多,何劳如今还来絮叨?拙见以为,道教典籍中关涉其教理教义的泛论虽多,但将其教理教义作为专题的著述却并不是很多,其较著名者如《无上秘要》、《玄门大义》、《道教义枢》、《云笈七签》等,便可算得是凤毛麟角了;而即使是这些著述,也只是据有关道教经籍中的有关章句,作层面地摘述与归纳,缺乏对内涵作深入而系统地考究与整合,故而后学者甚感散、杂,未能获得有条理的透悉,仍然难于摆脱“杂而多端”的含混印象。…  相似文献   
100.
循证医学的核心理念是开发利用最佳证据用以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其证据的本质仍然是通过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的临床医学研究所获得的知识信息,但却是经过分层滤过、系统综合和翻译转化的知识信息,是可以用于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即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可运用的知识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