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拙作《〈藏外道书〉书目略析》一文,已对《藏外道书》(前二十册)编收书目逐本作了简要分析。观察《藏外道书》的总体编收情况,似乎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目前所见《藏外道书》只有前二十册,据悉尚有十六册待出。但是根据前二十册的内容编排及有关宣传材料,可知编撰这部丛书的总体布局。故此谨就前二十册内容作为基本参照,试论《藏外道书》的得与失。 从《藏外道书》的总体编收情况来看,本丛书有以下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02.
唯识学在中国的弘传与研究可分为古代与现代两个时期。本文所谈为中国古代唯识思想,主要涉及古代汉传唯识思想。严格地说,中国唯识思想包括汉传唯识思想与藏传唯识思想。但在古代,汉传唯识  相似文献   
103.
藏族吉祥符号,在本土文化与宗教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深刻的宗教价值意蕴与世俗价值意蕴。在藏族符号文化中,吉祥符号是藏民族生活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组象征符号,它被广泛应用到寺院、住宅、帐篷、走道、家具、器皿、饰物等上面,象征着吉祥兴旺、四方圆满、繁荣气象、长寿永恒、和平安宁、幸福美满。  相似文献   
104.
国内大部分学者在进行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时,仍停留在单纯移植西方生态理论,或者发掘经典教义中有关生态的论述进行诠释上面,而忽略了佛教生态观更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于此借用“批判佛教”所引发的问题,对国内学者进行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时的若干盲点进行反思。生态保护问题,绝不只是人类群体与大自然间的技术关系问题,它严重地深刻地同人类的社会问题纠搅在一起。它既是科学技术的,也是文化的宗教的,更是政治的社会的问题。因此,在进行佛教生态观建构时,应深入发掘佛教原有的强烈地批判意识,更好地加入社会实践层面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5.
肖伊绯 《法音》2012,(3):58-60
2012年新年伊始,因国内学者友人介绍,应邀与来自澳大利亚的迈克尔博士及两位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研究生,共赴重庆大足县城北的北山佛湾瞻礼佛教摩崖造像。出于对佛教造像艺术的倾慕与神往,在此次随各国学者前往北山之前,我已经多次瞻礼过包括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从道气本体论、人性论、社会政治论等方面对北宋著名道教学者陈景元的老学思想作了简要的分析,认为陈氏老学不仅是唐代重玄学在北宋之延续,而且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对二程理学的建构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大宋僧史略》,略称《僧史略》,三卷。北宋咸平二年(999),右街僧录赞宁奉敕撰定(卷题下有“咸平二年重更修治”的小注)。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四卷。  相似文献   
108.
本文集中讨论了初唐佛性诤辩中窥基、慧沼与法宝之间的论争,通过对三人思想的分析,意在究明唯识新译今学与如来藏学思想的分歧所在,并进而阐明中国佛学与印度佛学义理系统的分别.文章指出,初唐佛性诤辩已经具备了宗派相争的规模,辩者已经尝试从某一特定立场出发来系统化流传中土的诸种佛教经论教说,因此通过佛性问题的讨论,不仅可以大致透析出不同佛学体系的根本分歧,而且也可以从中寻绎出佛性教说与中国心性传统在表达结构上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9.
宗教仪式在藏族人的宗教生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对藏民族特性的形塑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的研究大多从宗教信仰意识的角度分析宗教对藏民族特性的影响,忽略了从宗教仪式行为角度透视宗教与藏民族特性的关系.本文试图在宗教仪式行为与藏民族特性的双向互动关系中集中分析藏族宗教仪式对藏民族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慧远以二藏、四宗、顿渐局来判释佛陀所说经教.吉藏则以二藏三法轮来判释佛教经教.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皆以二藏判教思想为旨归.慧远、吉藏的二藏判教思想,是对整个南北朝判教思想的总结,标志着南北朝佛教判教思想的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