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32岁的修斯顿──某广告公司总经理下班后兴冲冲地赶回家,满肚子的新闻要发布。她看见她的丈夫,一名律师,在后院坐着看报。“我刚获得了晋升,急于想告诉他一切,但和平常一样,他不想说话,也不想听我说。他只是微笑着向我祝贺了一声,就走进屋里,把还在呱呱不停的我留在屋外。”当她跟着他进屋,想把话讲完时,他却充耳不闻了。后来,她反复地琢磨为什么她和她的丈夫很少交谈。“为什么他不想多了解一些我升职的事?”她自问。“我知道他在乎我──他常在我们的朋友面前吹捧我。我问过他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而他总是说‘没有,一切都…  相似文献   
102.
心理学创立之初有两种研究方法,一是以冯特为代表的研究人们的主观经验的内省法;二是由艾宾浩斯引起的研究客观外显行为的S—R方法。后者避免了内省法可能引起的弊端,但却使心理学家们放弃了对人们意识问题的研究。意识问题是心理学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不研究意识问题,心理学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103.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6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人际交谈困扰存在地域和独生/非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城市的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交谈困扰最低;在与异性交往困扰方面,来自乡镇的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有较大的困扰.(2)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着地域和独生/非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城市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最高,乡镇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最低.(3)人际关系困扰四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成份有不同的预测作用,人际交友困扰、人际交谈困扰和与异性交往困扰对生活满意度有预测作用,而人际交友困扰、人际交谈困扰和待人接物困扰三个维度对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周濂 《学海》2007,109(2):66-72
本文通过梳理正当性在政治哲学史上的流变,指出在概念结构上,正当性都必然包含四种结构性因素:政治正当性一方面有其客观面向,即要符合某种规范乃至客观的标准,另一方面有其主观面向,即包括被统治者的主观意志表达;就其理论效果言,政治正当性一方面使统治者拥有统治的权利,另一方面使被统治者负有服从的义务。这四种结构性因素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政治文化背景的正当性理论中存在诸多组合可能,举凡研究政治正当性都无法脱离这四重根的基本架构,从这四个因素入手研究政治正当性将是一个再适切不过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5.
人格、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整合模型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琼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900-907
在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历史、两个独立的相关研究及其近期发展趋势作了回顾后,着重介绍了人格、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整合模型(调节—缓和模型),指出了这一模型的重要价值及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6.
阈下知觉研究中觉知状态测量方法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近百年来围绕阈下知觉研究一直争论不休的觉知状态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全面回顾,通过比较和分析在主观阈限和客观阈限以及不断改进后的其它觉知阈限测量方法条件下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并结合有关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认为这种状况本身就否定了有关意识与无意识关系的排它观点。今后的研究应该跳出这一陷阱,并从无意识知觉如何影响有意识的行为以及阈下知觉的神经活动指标等方面开辟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7.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文章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涵义、内容和特点,总结了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理论,分析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多种因素,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新的课题,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8.
HSK主观考试评分的Rasch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评分中存在的不一致性导致主观评分的信度降低。多面Rasch模型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可以应用于评分员效应的识别和消除,从而提高主观评分的信度。该文介绍多面Rasch模型的理论和应用框架,设计了基于该模型的HSK主观考试评分质量控制应用框架,利用HSK作文评分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9.
自我实现的幸福——心理幸福感研究述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陆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1):134-139
心理幸福感是基于实现论的幸福感研究范式,研究者认为幸福并不只是情感上的体验,而更应该关注个人潜能的实现,从理论出发建构幸福感的结构,指导幸福感测量的发展。已有的研究表明,人口学变量、人格变量和生活事件等内外因素可以较为有效地预测心理幸福感水平。近年来,心理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出整合的趋势。此外,中国人的幸福感研究在借鉴西方成果的同时,仍然需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做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10.
向玲  王宝玺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7,30(1):253-255
采用三因素完全随机实验探究主观概率判断是否满足次可加性规律,结果表明:(1)分解方式、分解数量和分解事例的典型性等三个因素对主观概率判断均有显著的影响。(2)次可加性不是一种普遍现象,主观概率判断中也会出现可加性和超可加性:把事件隐分为非典型事例时会出现超可加性,把事件隐分为典型或者典型加非典型性的事例时会出现可加性,而把事件显分时会一致出现次可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