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39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211.
陈白沙与明初儒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白沙是元代以后程式化的朱子学向明代的学术主流--阳明学过渡的关键性人物,他开启了心学重光的闸门.本文从明初学术的背景出发,着重探讨了白沙思想中的"自得"、"自然"、"主静"三个问题.认为白沙倡言"自得"是和他科场屡试不第的惨痛经历有关,由落第而悟觉,开始拒斥当时的主流学术而自处边缘,重新回到心学体认的道路.对于白沙的"学宗自然",可以做不同的诠释,本文主要是从当时的学术环境,以及朱学传统和心学同调两方面不同的反应,来证验和思考其主旨.白沙之"主静",向来是后学争议的焦点,批评者谓之"近禅",欣赏者往往能心领神会、启导机杼.本文从"主敬"与"主静"之纠葛、动静合一、养善端与辨人禽等几个层面,探讨了白沙学说中"主静"的意义.  相似文献   
212.
刘美纯 《天风》2016,(4):21
正苦难,人人避之不及,却又无处不在。上帝的儿子来到世界,却正是为了经受苦难。先知预言:"耶和华的旨意要压伤他,使他受苦。"(参赛53:10和合本修订版)天主教《思高圣经》译为"上主的旨意是要苦难折磨他。"《希伯来书》的作者说:"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  相似文献   
213.
以往对于荀子美学思想的探讨多是从其“乐”论出发,而对于“礼”论中隐含的审美思想发掘不够。实际上,荀子的“礼”论中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审美意蕴。首先荀子将“礼”奠基在人的丰富感性基础之上,将生命本身的存在作为价值建构的原点,表现出对于生命存在的关注和尊重;其次荀子认为与“礼”相关的各种仪式活动,是以具体而物化的形式恰当地表现了人存在的各种生命情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是对于人类生命情感的美化和装饰;最后“礼”的最终的目标和价值在于通过“行义之美”,构建一个“美善相乐”的理想世界,这个理想世界不仅具有伦理和谐的意味,还具有审美大化的韵味。荀子的“礼”论不仅在中国审美文化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理论建设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14.
李大钊易学思想及其早期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钊作为中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其早期对易学有着独特体认和理解,并运用这种体认和理解建立起自己的宇宙观与人生观。他认为周与易体现着体与用、常与变之"宇宙二相",吾人只要"以其不变应其变",就能"以宇宙之生涯为自我之生涯",实现宇宙无尽,即"青春无尽"的人生理想。他用太极、阴阳、变易等易学原理解释、说明进化论,并力图为进化论寻求形上学根据,使之更加合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他用进化论来说明易学之阴阳、变易、生生、日新等观念,从而升进了易学的变易观,使大易哲学由传统活转于近代。在他那里,实现了中学与西学、哲学与科学的有机对接。本文认为,在注重易学本身的发展、演化研究的同时,也应注意像李大钊这种对易学援引、运用的研究,进而全面评估易学对中国近代社会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5.
"心"、"意"、"识"三者在佛教的概念和范畴中十分重要。它们既是佛教法相的核心名词,又是深入佛教法相的重要关口,对之进行贯通古今、综合教内教外观点进行诠释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以《说文解字》为主探究文字本义,说明佛教传统中赋予三者的内含是在同其本义相符基础上的引申;其次以玄奘法师所译论典说明传统佛教对三者的理解;最后以"体"、"相"、"用"分析三者,通过建立第九识而对三者进行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216.
社会信息加工中的相关性维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新波  刘萍 《心理科学》2007,30(5):1130-1132
在以往的社会信息加工研究中,多数情况只对刺激作积极、消极的效价区分,这往往导致实验结论中出现困惑和矛盾之处。Peeters提出了另一个区分刺激的维度:相关性(他相关、主相关)。Wentura等人把这一区分引入实验设计后,不但合理解释了以往研究中的问题和疑点,而且获得了新的发现。因此,相关性区分的引入对于此类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并对印象形成、刻板印象和群体等其他实验社会心理研究都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217.
“卦主说”是发端于《易传》并经由京房、郑玄等易学家发展的一种解易体例,在王弼那里达到了新的高峰。王弼“卦主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爻为主说”、“内外二体说”和“卦名、卦辞以定卦义说”。从其“卦主说”这一侧面分析,王弼的易学具有义理象数兼用、易玄结合两个基本特征,其理论的最终落脚点是人事道德、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218.
永井一正是日本战后成长起来的平面设计大师,他的海报作品多以"life"和"I’m here"为主题,具有日本传统艺术的平面装饰特征和现代感。研究永井一正的海报的主题、形式语言,分析其图形创意手法,对于创作具有国际化和中国本土化的平面设计作品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19.
朱熹、张拭推尊周敦颐尤重《太极图》,他们分别著有自己的《太极图说解义》,其思想内涵颇为不同.朱熹注解坚持主静倾向,张栻则警惕主静溺于虚无的危险.对于主静问题追根溯源则可以发现,二人对于太极内涵有不同的理解.朱熹以为太极即理,严格区分作为形上本体的太极与形下发用的阴阳动静.张拭以为太极即性,对太极的理解融贯体与用、动与静...  相似文献   
220.

“服用黄连禁食猪肉”属于服药后的饮食禁忌,此说法雏形可追溯到汉代含黄连治疗痢疾的医简药方,南北朝时期的《小品方》作为转折点,实现了“服用黄连禁食猪肉”的生成和递变,从因病忌口转变成因药忌口,延续至今。服药后饮食禁忌的形成源于饮食禁忌与中医药禁忌文化的交融,并在历史发展中逐渐由单纯的药与食忌扩充到了食与食忌,形成了人们熟知的发物和食物相克之说。对于发物的确定和服药后饮食禁忌的是否遵循,应当在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辨证看待,而不是让患者盲目地禁食相关食物,但食物相克对于研究饮食和中医药禁忌文化交融史还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