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良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应当既包括生活活动,又包括生产活动,是一种连续的行为。不良生活方式具有自创性、社会性、播散性和可改变性。健康生活方式具有主动性、高尚性、和谐性、适宜性和健康有利性。不良生活方式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生活目的需求和动机的错位,人格缺陷,社会压力与从众心理,无知及社会的变迁等。  相似文献   
62.
运用“多前因变量-多结果变量”框架, 探讨教养方式、气质对青少年直接和间接攻击有无独特效应与差别效应, 以及规范信念(认为攻击他人是正确和可接受的)在其中的中介作用。660名青少年(平均年龄14.14岁, 女生364人)报告了教养方式、气质特征、攻击信念和攻击行为的情况。多重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1)教养方式(权威、专制、纵容)对直接攻击独特效应不显著, 气质(意志控制、愤怒挫折、感觉寻求)对直接攻击有独特效应; 教养方式(权威、专制、纵容)和气质(意志控制、感觉寻求)对间接攻击有独特效应。(2)教养方式(权威、专制、纵容)与直接攻击的联系显著弱于其与间接攻击的联系, 而气质(愤怒挫折、感觉寻求)与直接攻击的联系则显著强于其与间接攻击的联系。(3)两类规范信念与两类攻击具有不完全的特异性联系, 而且直接规范在气质(意志控制、感觉寻求)与两类攻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间接规范在教养方式(权威)与间接攻击、气质(愤怒挫折)与两类攻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因此, 教养方式和气质对不同形式攻击行为的影响不同, 且这种影响可以部分地由规范信念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63.
考察父母行为和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早期攻击和社会退缩有无特异性联系、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是否以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作为中介。694名青少年(平均年龄13.67岁)完成了父母控制问卷、情绪调节量表、青少年攻击以及社会退缩量表。结果表明:(1)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均与两类结果有关,未表现出"一对一"的特异性联系;(2)行为控制与两类结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心理控制与两类结果呈线性关系;(3)认知重评在心理控制与攻击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表达抑制在心理控制与社会退缩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4.
采用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青少年攻击信念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儿童感知父母冲突量表对506名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父母冲突对青少年攻击信念和攻击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青少年攻击信念在父母冲突与攻击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3)青少年攻击信念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受到亲子关系的调节,即父母冲突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5.
综合认知模型(Integrative Cognitive Model, ICM)整合多个相关理论, 探讨在敌意情境下不同特质愤怒水平的个体反应性攻击行为出现差异的内部认知机制, 构建了敌意解释、反思注意和努力控制三个核心认知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模型。该模型具有结构清晰、易于操控等特点, 对该领域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索具有启发意义, 并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该理论仍缺乏囊括更多因素的综合实证研究支持, 以及有关的神经生理研究和心理干预探索, 这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6.
通过故事评定法分析了3~6岁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评价,结果表明:①此年龄段的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已经达到一定的成熟度,开始考虑攻击性行为的条件与方式;②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评价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受到言语侵犯时的攻击性行为;③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评价的年龄差异突出表现在5岁与6岁之间.④采用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实验班幼儿,对攻击性行为比非实验班幼儿评价得更消极.  相似文献   
67.
关于"关系性攻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关系性攻击是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较为关注的研究新领域。本文从关系性攻击的提出、关系性攻击研究的理论基础,目前关于关系性攻击研究的新进展等几个方面对关系性攻击作一介绍,并在最后对关系性攻击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一些展望,以期对关系性攻击的研究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8.
本研究采用"班级戏剧问卷"对中部一所小学3、4年级的285名儿童进行了3年追踪调查,研究了3年来儿童的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发展趋势及其在个体间的差异,并探讨了两类攻击行为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童年中后期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的变化趋势不显著。并且初始测量的外部攻击水平高的儿童,其关系攻击水平也较高;外部攻击行为变化较快的儿童,其关系攻击变化也比较快。(2)男生的外部攻击水平显著高于女生,而关系攻击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四年级关系攻击的上升速度快于三年级;初始为关系攻击较高组相对于较低组,他们的关系攻击随时间的上升速度也比较快。  相似文献   
69.
员工工作倦怠对其个人主动性行为的影响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工作倦怠量表、组织承诺量表、主动性氛围量表和个人主动性问卷调查了34家企业的231名员工和34名主管,使用多层线性建模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工作倦怠和组织承诺、个人主动性负相关;组织承诺在工作倦怠和个人主动性之间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主动性氛围和个人主动性正相关并在组织承诺和个人主动性的关系中起到缓冲作用。研究提出了工作倦怠对个人主动性影响的一种过程模式,并对其理论和实践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0.
个人主动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主动性是指个体自发地采取积极的方式,通过克服各种障碍和困难,去完成工作任务并实现目标的行为特征,它包括自发、率先行动和克服困难三个方面,可从质和量两个角度去测量,主要包括行为访谈测量和自我报告式测量两种形式。影响个人主动性的核心因素可分为最接近的和最深远的因素。以往研究认为最接近的因素应该比最深远的因素更能预测个人主动性,而最深远的因素将通过最接近的因素对个人主动性产生影响。本文提出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方面是:领导变量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机制;组织变量对个人主动性的影响机制;考察个人主动性量表的结构效度,开发科学可行的测量工具;探讨个人主动性与重要绩效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