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5篇
  1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毛凯贤  李超平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2):2167-2176
组织社会化是组织行为学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 最近学者们开始更多关注新员工主动行为在组织社会化中的作用。综合以往的研究, 新员工主动行为可以分为三类:角色定位、关系构建、自我提升。人格特质、目标取向、自我效能、情境变量对新员工主动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角色定位、关系构建和自我提升在新员工组织社会化过程中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未来, 有必要在前因研究中整合情境因素与个人特质因素, 研究新员工的主动行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开展本土化研究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2.
把在荷兰福利体制下狭义的安乐死概念移植到中国是不适当的.对于临终病人医疗上的缺陷不能用他们临终时的体面、尊严这一标准来衡量.这一问题的解决不是迅速地结束生命,而是要通过中国卫生医疗决策中的分配公正来提高生命的质量,需要建立一个跨国框架来讨论安乐死的特性与共性.  相似文献   
93.
祝倩  马超  揭水平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606-1611
冲击事件(shocks)指激发员工主动离职心理决策过程的具体事件。国外学者主要从冲击事件各维度间的关系和各维度与离职路径的关系两个方面研究冲击事件对主动离职的影响, 实证研究表明冲击事件对员工主动离职有显著影响。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 未来研究可以从明晰冲击事件, 优化研究方法, 细分研究对象, 加强冲击事件本土化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4.
对“残婴安乐死”的伦理审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对“残婴安乐死”的伦理学理论考察中,从目的论思维方法的角度来看,出于婴儿自身利益为优先考虑的安乐死行为具有道德合理性。而持义务论的人通常对其持反对态度。“残婴安乐死”作为一种特殊的具体的道德情境处于义务论进行道德评价的推理逻辑的有效范围之外,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从目的论立场来看“残婴安乐死”的本性:一种本质为善的“必要恶”。  相似文献   
95.
在对"残婴安乐死"的伦理学理论考察中,从目的论思维方法的角度来看,出于婴儿自身利益为优先考虑的安乐死行为具有道德合理性.而持义务论的人通常对其持反对态度."残婴安乐死"作为一种特殊的具体的道德情境处于义务论进行道德评价的推理逻辑的有效范围之外,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从目的论立场来看"残婴安乐死"的本性:一种本质为善的"必要恶".  相似文献   
96.
日本成文法律目前尚无关于安乐死的明确规定,但是一些典型的判例已经对安乐死合法的条件做出了界定。日本社会和民众绝大多数能够接受消极安乐死,但是强烈反对积极安乐死。积极安乐死属于日本刑法上的杀人罪行为,但是量刑较轻。  相似文献   
97.
采用句子—图形验证任务(sentence-pictureverificationtask)探讨了印尼学生理解印尼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的项目顺序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语义水平较高的不可逆句,还是语义水平较低的可逆句,印尼学生理解印尼语主动句和被动句后所建构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均为“受事→施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印尼学生理解印尼语主动句和被动句时,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表层结构(印尼语主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施事→受事”、印尼语被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受事→施事”)建构相同的深层结构(语义内容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受事→施事”),可能是一个按照“受事→施事”固定方向进行的系列认知心理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98.
主动母性行为是雌性哺乳动物在哺乳期内有效照料幼崽的一种动机行为, 对幼崽的生存和行为发展有重要影响。证据显示, 啮齿动物的主动母性行为会经历从产后早期的发动和维持到晚期衰退的动态改变, 反映了雌鼠对幼崽奖赏价值阶段性变化的适应; 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分娩激素事件开启下丘脑内侧视前区(MPOA)-中脑腹侧被盖(VTA)-伏隔核(NA)-腹侧苍白球(VP)通路, 还需要杏仁核基底外侧核(BLA)和内侧前额皮层(MPFC)等脑区对上述通路进行实时调节。哺乳期主动母性行为动态改变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 可以加深对行为进化和早期发展的认识, 也对人类母亲产后抑郁等临床问题的干预有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利用条件化位置偏好(CPP)任务的行为学证据分析幼崽奖赏价值与主动母性行为动态改变的关系; 然后系统阐述调控这一动态改变的神经机制; 最后对未来需要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或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
放弃治疗面面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放弃治疗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根据临床实践分为主动放弃和被动放弃、单方放弃和双方放弃、明示放弃和暗示放弃、完全放弃和部分放弃。有许多的放弃治疗从患者本人、亲属、医务人员和医疗付费等方面考虑都有积极的意义。在医学伦理学中放弃治疗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其道德意义在于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对人生命的尊重和社会公益原则。对其立法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0.
安乐死问题长期以来是我国乃至世界医学界、法律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有关专家对是否实施安乐死、实施安乐死的对象以及时机等问题争议颇多。急诊是一个抢救突发事件中受难者及突发疾病病人的场所 ,医护人员在救死扶伤的同时遇到了许多涉及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对于那些已经发生脑死亡或已处于植物状态、深昏迷状态 ,转复可能几乎为零的患者 ,是继续全力以赴抢救还是终止治疗甚至实施安乐死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办法。本文将结合我校长海医院急诊科收治的 3例病例讨论实施安乐死的有关问题。1 临床资料例 1,男 ,58岁 ,平素体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