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91.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价值优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Schwartz开发的价值观量表(SVS)为工具,以北京地区1077位大学生为被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差分析等方法考察社会变迁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容和结构。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价值观由4类高阶价值和10类基本价值构成,在总体结构上不存在性别差异。(2)大学生的价值优先性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价值取向多元、利益指向多元、现实性。鉴于对研究局限的认识,本研究亦对后续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92.
李小平  张庆林 《心理学报》2008,40(5):507-515
首先简要阐述了中国一古老推理问题——十文钱问题的学术价值,然后在研究1中通过调查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问题应该属于典型的推理错觉问题,且其错觉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运用单式记账方式进行推理的结果;研究2和研究3分别通过口语报告法和实验法获得了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但同时也发现记账方式问题可能也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其中财会事项发生的顺序所形成的循环结构可能也是问题困难原因之一,这一假设在研究4中得到了支持  相似文献   
893.
丁善德是20世纪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之一,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选自<春之旅>组曲的<晓风之舞>是一首旋律优美、性格鲜明、色彩丰富的钢琴作品.本文从该曲的曲式结构、音乐材料的发展手法及演奏技法等方面对其作了详尽的分析阐述,力图窥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94.
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分身",随着主体论哲学建构的发展经历了对镜像的迷恋、对客体化本我的恐惧和对真我的怀疑几个阶段,反映在哲学层面上是对主体的不同认知方面.对"分身"的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超自然现象和幻想文学经验层面上,而是乔要从哲学层面上认识到它是展现了人对"自我"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895.
采用词汇学假设,探讨了知识分子的人格结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都表明,知识分子的人格结构为四因素结构模型,包括立身因子、践行因子、“处世态度”因子和“治学态度”因子。  相似文献   
896.
阿格妮丝·赫勒在其道德三部曲中,立足于后现代的视角,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好人存在,但好人何以存在"这一中心问题.纵观赫勒的整个道德理论,道德经历了两次结构性变化:作为内部权威的实践智慧(良心)的出现以及如今正在经历的伦理规则内部的具体规则和抽象规则之间的张力,现代偶然性存在的人所依赖的各种道德规则以及实践智慧等方面成为赫勒所强调的重点问题.与康德的先验道德论相比,赫勒的道德理论沿着马克思思想中所蕴含的道德路径前行,其最终诉求在于期待现代社会中个性道德的生成.  相似文献   
897.
美德不仅仅是内在心灵品质的存在性特征,而且是以社会健全的人伦价值为前提的.古代伦理学所推崇的美德看似指情感欲望品质的适度,即所谓"中道"或"中庸",但实际上有着当时人伦范型的背景.美德的内在结构有两个方面,即方向和力量.在当代社会中,它以平等自由权利为核心,从而定型为对权利的尊重、公平正义、公共责任、热爱公善等公共美德.  相似文献   
898.
论伦理理解     
多元主义时代,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不同主义、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当代世界,"伦理理解"的文化症候不断涌现,现实、历史与哲学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期待"伦理理解"。伦理理解,包括理解"伦理"与"伦理"理解,二者构成了伦理理解的基本范型。理解"伦理",以伦理学基本问题(义利、名实、群己)的辩证统一,完成对于生活世界、语言世界和实践世界的辩证循环理解;"伦理"理解,以"伦理"理解世界,试图沟通不同文化之间的"我们"与"他者"的相互理解。走向当下现实的"伦理理解",从主体性视角就是"类本质"意识的觉醒与自觉而生成的"类主体",从伦理共同体视角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与实践建构。  相似文献   
899.
栾贻信 《管子学刊》2006,(1):100-104
本文主要从我们提出的审美双重主体,即以情感为特质的表现主体和以理性为特质的内观主体互动共生的理论视角,论述了我国古代以“吟咏情性”和“以意为主”的诗学所具有的既相互区别又内在贯通的美学特性及其所具有的本体论思想;特别通过对“以意为主”的诗的三层意蕴的分析,进一步透视出我国古代诗学本体论思想独具一格的特性。  相似文献   
900.
李威威 《哲学动态》2022,(12):13-20
面临复杂而频繁的全球性危机与挑战,人类不仅要致力于完善实践层面上的各类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体制机制,更需在思想层面寻找共同的价值支撑。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扬弃与超越,所内蕴的先进性和超越性深植于其哲学基础之中。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哲学基础包括三个部分:基于“现实人性”与“类存在”的价值主体论;基于价值认识论和存在论辩证统一的价值本体论;基于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价值生成论。这三个部分互相渗透、彼此贯通,构成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哲学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