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1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31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411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以载道"因其力行文学与道德的逻辑统一而成为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普遍方法,曾展现多方面的历史意义,并提出当代话题。理解和把握"文以载道"的道德文化建设功能,需要伦理学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  相似文献   
992.
道德哲学中的证成问题分为两个层次:道德内部的证成和对道德的证成。规范的道德理论回答一阶证成问题,它提供行动的道德正当性标准,而不是一般的决策程序或生活指南。作为道德理论主题的行动不属于特定的实践方式。第二个层次是对道德本身的证成,涉及对道德本性及其权威的理解,这个层次的工作属于通常人们所说的元伦理学。必须将对道德的证成和对道德的说明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993.
卢克斯认为,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拒斥道德,对社会进行一种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又极富道德判断,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只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矛盾,只要将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道德区分为法权的道德与解放的道德,并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拒斥的只是法权的道德,而信奉的是解放的道德,这个似是而非的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塞耶斯对卢克斯的观点提出了明确的批评.塞耶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道德只是历史的、相对的,而卢克斯却错误地割裂了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并基于对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的非此即彼的选择而错误地将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道德分割成了相对主义的法权道德与绝对主义的解放道德.实际上,塞耶斯不仅在多处误解了卢克斯,而且他本人既未能有效解决有关的道德问题,又始终摇摆在道德的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之间.相反,卢克斯的观点对我们思考相关问题却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公民日常生活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实生活呼唤我们要重视和加强公民日常生活道德建设.这不仅有利于扭转当前社会上的种种不文明行为,也有利于扭转当前道德教育实效低的状况.公民日常生活道德建设需要做多层次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995.
随着行为主义衰落和生物学技术发展,长期遭受“冷遇”的人格行为遗传学研究近些年成为颇受关注的领域,并由数量遗传学取向发展到分子遗传学取向.数量遗传学取向主张运用双生子研究、收养研究等设计来估计群体中遗传因素对人格表现型方差的贡献率,在人格特质、人格障碍、态度与偏好等人格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分子遗传学取向主张在DNA水平上用基因测定方法研究特定基因对人格表现型的影响效应,着重从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三种神经递质路径考察了基因与人格的关系.未来研究要强调在数量遗传设计中加入对特定基因型的直接测量,注重多学科和多范式的有效整合,扩大对健康人群积极人格品质的研究,加强基因对人格的深层作用机制研究和分子医学层面的人格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996.
道德代价现象十分复杂,为了更好地认知道德代价问题,有必要对道德代价进行分类.道德代价可以根据不同的视角、标准和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本文概括道德代价的基本类型有:主客性道德代价、时空性道德代价、对象性道德代价、内涵性道德代价、范围性道德代价等.  相似文献   
997.
探讨神经质人格对青少年应激与抑郁症状的调节作用。采用自评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618名在校高中生进行了首次测查,随后每隔3个月对被试的抑郁症状和生活事件进行追踪测查,追踪时间为期一年,结果发现:与低神经质青少年相比,随着生活事件应激水平的升高,高神经质青少年的抑郁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增长速度更快。结论:神经质人格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应激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探索现代人类世界道德整合的不同途径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介绍著名宗教社会学家贝拉(Robert N.Bellah)有关现代社会道德秩序存在可能性的观点。文章以贝拉领衔著作的《心灵的习性》和《好社会》两部社会学典范为基础,指出贝拉彻底地把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与道德热情混合在一起,呈现出人道主义文化的特质;贝拉洞悉现代社会由于个人主义过度膨胀造成的道德困境,将宗教视为创造和维持道德团结的道德力量之源;他还特别注意到由于文化的差异,会出现不同途径的道德整合方式,而宗教在美国则扮演提供平衡各种社会混乱力量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99.
个人成长主动性是个体有意识地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倾向, 包括认知倾向和行为倾向两个方面, 由对改变的准备、计划性、利用资源和主动的行为四个维度构成。研究表明, 人格、家庭功能影响到个体的个人成长主动性。同时, 个人成长主动性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职业认同等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 纵观已有个人成长主动性的研究, 有关个人成长主动性的结构、研究样本、文化差异、影响因素等方面还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运用元分析技术, 探讨了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调节变量。41项研究的44个独立样本满足了元分析研究标准, 被试总人数为24536名。元分析结果显示, 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 = 0.35, 95%CI为[0.30, 0.39]), 文化背景、数据特点、道德推脱问卷类型、攻击行为类型、年龄阶段会对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调节效应。但出版情况、被试类型不会对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 道德推脱是攻击行为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