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李晓明  傅小兰  王新超 《心理科学》2012,35(6):1429-1434
摘 要 本研究将一种重要的道德情绪--移情引入问题权变模型中,以探讨移情因素在道德强度对企业道德决策影响中的作用。本研究基于情景研究法,随机选取256名MBA学生为被试,要求被试基于所提供情景中假想参与者的行为,回答随后测量道德决策(道德识别、道德判断和道德意图)、移情反应、主观道德强度及移情特质的问题。结果发现,1)移情反应在道德强度对企业道德决策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2)移情关怀特质会通过影响主观道德强度和移情反应而作用于企业道德决策;3)结果大小、社会舆论和效应可能性对道德判断和道德意图的影响机制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82.
模糊决策是特殊、复杂的风险决策, 还是一种独立的决策类型, 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争论的热点问题。一系列的fMRI研究分别得出了不同结论, 但大多数证据支持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存在分离, 模糊决策有其独特的决策机制; 模糊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拟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生物反馈技术和基因技术, 采用IGT和GDT任务范式, 通过网络成瘾人群和正常人群的对比研究, 去探索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的分离; 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磁共振技术, 采用IGT范式和选瓶任务范式, 研究模糊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 并从临床角度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该项目的开展, 有助于拓广模糊决策的研究领域和视野, 对理解人类在模糊情境下的决策机制以及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的关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临床上成瘾人群、脑损伤患者的认知诊断和治疗以及现实中企业和个人的决策,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3.
大量实验研究显示, 成瘾患者、多动症患者和病态赌博者在决策中表现出冲动偏好。目前研究冲动性决策偏好的经典实验范式是延迟折扣任务。通过延迟折扣任务, 心理学家揭示了冲动性决策偏好的神经机制并构建了多种理论, 包括单一系统评价理论、双系统评价理论、自我控制理论和自我参照加工理论。基于这些理论, 已经发展出了多种降低决策冲动性的方法, 包括想象未来具体事件、工作记忆训练、预先承诺以及提高血液中葡萄糖水平, 其背后的神经机制是通过认知控制和价值表征理论来实现的。未来研究方向需集中于价值计算、价值系统和多体素模式分析(MVPA)在改善决策冲动性以及内在机制研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4.
情绪在决策领域中的引入曾历经过一个从刻意回避到日益重视的过程, 大量研究表明, 即使与决策本身无关的偶然情绪也会对人类的决策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提出未来应注重考察:偶然情绪的影响条件、具体情绪的作用以及偶然情绪与可选项的情感属性对决策的交互影响。最后, 本文在情绪激发方法、情绪的操纵检测和决策任务实测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一点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85.
唐江伟  路红  刘毅  彭坚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0):1830-1842
道德直觉决策研究是从直觉思维角度探讨决策者在道德境遇下的决策。道德直觉决策是道德情境下的直觉反应, 其理论基础包括躯体标记假说、社会直觉模型、双加工理论、事件特征情感复合体系以及双系统理论; 道德直觉决策机制至少包括:无意识加工、情绪加工和直觉加工三个基本的心理加工过程, 与之对应的神经系统则至少存在三个可能的脑神经回路:无意识加工的道德脑区、情绪加工的道德脑区和直觉加工的道德脑区。研究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了道德直觉决策的一般性影响因素--文化、道德境遇、经验、情绪和道德直觉; 揭示了道德直觉决策的加工机制。未来研究应在加强理论建构的基础上, 通过更缜密细致的实验设计去探究决策过程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 并明确道德脑区之间的联结。  相似文献   
186.
本研究通过两个模拟量刑实验,具体考察了案件无关情绪和案件相关情绪对法官量刑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案件无关情绪显著影响法官量刑。法官在悲伤情绪下所判刑期短于中性情绪,愉悦和愤怒情绪与中性情绪下刑期无显著差异。案件相关情绪显著影响法官量刑,法官同情情绪下刑期更短,厌恶和愤怒情绪下刑期更长。性别对法官量刑无显著影响,从业时间对法官量刑无显著影响。性别和从业时间对案件无关情绪和相关情绪诱发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7.
已有研究发现决策者在为自己与不同他人决策时,其风险偏好存在差异。但是当对后果严重性不同的事件进行决策时,上述结果也并不总是如此。为了探究在人身安全情境中决策者面对后果严重程度不同的任务时,为自己和为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差异,实验一采用人际亲密度和决策所带来消极结果的严重程度分别操纵心理距离与后果严重性,结果发现决策者在后果严重任务中的决策比后果不严重任务更保守,为自己和为陌生人决策均比为最好朋友决策更冒险。这可能是由于决策者知觉到的决策责任不同所致。因此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实验二引入决策责任这一变量,考察其在心理距离对风险决策影响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证明了我们的假设。  相似文献   
188.
在思想创新相对不足的元代易学阵营中,胡一桂从"天地自然之易"人手,创新了"日月为易"说;从区分"十翼"中的"易"字切人,得出"十翼"的"易"字多为书名,注重对"易"书自身性质和版本的研究.在这两项研究中,胡一桂吸取了朱熹"易本卜筮之书"的判定和经传相分思想,并把呈现经传相分的朱熹<周易本义>作为"易"书的标准版本.  相似文献   
189.
任务无关积极情绪与时间限制对大学生风险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沛  康琳 《心理学探新》2008,28(1):55-58
利用日常生活决策任务,探讨了任务无关积极情绪和预支情绪与时间限制对风险决策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强调损失可能且意义重大的职业决策,积极情绪使个体表现出风险回避倾向,而时间限制通过影响个体的决策策略增强情绪状态对决策的影响作用.在无重大意义无损失可能的决策情境中,时间限制能降低个体的冒险倾向,而积极情绪通过促使个体夸大时间限制造成的压力,增强时间限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0.
援仁入礼仁礼互动——对"克已复礼为仁"的再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援仁入礼 在<论语>中,我们没有看到孔子关于什么是"礼"的论述,没有给"礼"下定义.这可以说是孔子的一贯风格,就如同他从来不给"仁"下定义一样,而只是在对"仁"的具体实践中言"仁",在对"礼"的具体实行中言"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