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张军 《中国宗教》2006,(10):52-53
兰州是千里母亲河——黄河上的第一座城市,凡到过兰州的人,无不为这里连绵十数里的黄河风情线而震撼、感动。兰州白云观位于黄河风情线上,并以其特有的道教文化底蕴丰富着黄河岸边的风情。  相似文献   
82.
荀子"化性起伪"."隆礼重法"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性恶的人性论基石上的。以礼为本、德法并举、德主刑辅、礼义教化与法律强制相辅相成,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创新发展。剔除其封建糟粕,它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小康社会仍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3.
清初曹洞内部有著名的"五代叠出诤",为霖道霈是五代叠出诤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辨谬(或辟谬)》三刻是其参与此诤的重要文献,但因为鼓山印行的这份文献久被埋没,道霈与这一段历史公案的详情鲜为人知,本文根据保存在潘耒《救狂砭语》中的初刻、二刻等珍贵文献对道霈参与清初僧诤的始末进行了考述,指出在清初五代叠出诤中道霈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说得到了大部分洞宗和临济宗人的支持。他的言论应该引起今天佛教界特别是禅史研究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84.
论《淮南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的道德教育理论强调因性而教、身教重于言教、心理调节与道德教育互动、以真情动人、重视教育主客双方的心灵沟通 ,其中不少合理因素今天依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5.
4~7岁儿童内在动机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内在动机看作是一种特质,将其划分为物为定向内在动机和人为定向内在动机.对110名儿童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追踪(从4岁到7岁).在儿童4岁和7岁时,实验室的自由游戏情境中对他们进行录像观察,编码他们的两种内在动机.由父母报告他们对儿童的控制.结果表明:(1)儿童从4岁到7岁,物为定向内在动机和人为定向内在动机均呈显著上升趋势.(2)在儿童4岁、7岁时,物为定向内在动机和人为定向内在动机均呈显著负相关.(3)在儿童4岁、7岁时,物为定向内在动机均显著高于人为定向内在动机.(4)在儿童4岁和7岁时,父母控制与儿童物为定向内在动机和人为定向内在动机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6.
长春市第161中学在双阳区委、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完善办学管理策略,从“办人民满意教育”宗旨出发,本着“改革求发展,服务求质量,特色创品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围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这一素质教育内涵,探索出了“合格+特长=优秀”的素质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87.
朱子在道体思想的论述中,提出了所谓“与道为体”思想。万物“与道为体”指道体之发见流行处,在此意义上“与道为体”可谓道体之“用”。但是,“与道为体”之“体”指形体,道之本然之体无形体,有形体之万物不能成为道体,万物只能成为道体通过此形体体现自已的一种场所。朱子为解决以上两种论点之冲突,不采取如“太极为体,阴阳五行为用”的说法,而采取“无体之体”与“与道为体”。这对待关系更胜于单纯的体用模式。这关系更具体体现于“道底骨子”思想。  相似文献   
88.
为自己松绑     
天空,浙浙沥沥地飘着细雨,他伫立桥头,思绪回到一年前。  相似文献   
89.
“文化课为专业服务”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本文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规律,从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角度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0.
徐婧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73-174
本文从具体的唐宋词作品入手,分别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探讨唐宋词作品中为什么充斥着悲哀、愁苦的感伤情调,这种独特的“以悲为美”的审美观念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