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傅献祭 《天风》2006,(9):30-33
基督教既是教义性的信仰,也是伦理性的宗教。教义是其内涵,伦理是其外延,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构成真正的基督教。基督教的教义性表现是,以信经宣告信仰,以圣经确立并检验教义,以教会活动践行教义。基督教的伦理性在于相信一位伦理的上帝,这位上帝必然要求基督徒重伦理、讲道德,尤其注重爱、圣洁和公义。教义性和伦理性相结合,一定能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2.
邓福村 《天风》2002,(4):4-5
江泽民主席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我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大力加强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共同目标上来。”本刊特邀请全国两会部分负责同工,就江主席的讲话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适应”不是放弃信仰,乃是为了加强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的团结,共同建设我们的袓国,对基督徒来讲,就是要发扬爱邻舍的精神,爱我们周围的人,爱我们的骨肉同胞。  相似文献   
123.
《中国宗教》2018,(2):87-87
1月24日,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接待应邀来访的意大利圣爱智德教团乔万尼教授。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沈斌主教对客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对去年应邀出席德国明斯特世界和平大会给予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24.
仲霞 《世界哲学》2017,(3):13-19
爱成就了哲学的起源,却又在西方哲学史中被逐渐遗忘,马里翁意欲重构爱的现象学。爱具有优先性地位,它先于思与存在,是更伟大的理性。爱不能被对象化,给予性是研究爱的可行性道路,爱成为自由被给予的礼物,喜欢去爱的决定将自我标志为爱洛斯者。爱赋予他者以优先性,他者的凝视对其自身不可见,它呼唤我的凝视,在相互凝视的平衡中勾勒出爱的定义,爱成为不可见凝视的交错。最终爱是肉的相遇。我从他者那里接受我的肉,这是自身给予性的彻底化。我现象化他者的肉,使他者作为面容成为可见,这是他者之肉的现象化。爱甚至无需自我而自动开启爱洛斯化进程,这是对形而上学自我概念的修正。不过马里翁的爱的现象学在开拓之余,也面临无法解决的困境,需要对其加以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125.
廖晓琴 《天风》2009,(6):6-7
5·12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周年了,一年来,四川教会的牧者们度过了多少个彻夜难眠的漫漫长夜,他们忍着撕心裂肺的痛楚,日夜眷顾安慰羊群,坚固信心……是什么力量使他们有这样的热心?是因为——  相似文献   
126.
爱就是侍奉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若望神学,多数人会毫不犹豫选择一个“爱”字。若望作为基督的爱徒,不但写下了爱的文章,也留下了他那彰显爱的生命;他不但用著作讲解什么是爱,更用行动来阐释爱的真谛。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赐。爱本身是抽象的,一个爱的主体不只是用言语来表达,乃是用行动将它活现出来,叫人明白、经历并实践爱。如果有人让我将若望福音(著作)删除得只留下一句话,我就会说:“天主竞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自己的独生子。  相似文献   
127.
麻天祥 《中国宗教》2006,(10):28-31
哲学是爱智之学,宗教哲学是以智慧思虑、认识无限或本体之学。智慧是如何认识无限的进路,或者说怎样实现终极关怀的合理性过程。就学术研究而言,宗教哲学显然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哲学的研究方法及领域可以概括为疑虑、诠释、比较和体悟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8.
舍勒对"爱"分别从认识论、本体论、社会理论等层面进行了现象学分析.在认识论层面,他将认识奠基于爱,为重建西方精神世界提出了奠基性的方向;在本体论层面,他认为人首先是爱之在者,人之在属于爱的秩序,爱的秩序是道德核心;在社会理论层面,他揭示了重建基于共契精神的爱的共同体是解决现代性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9.
郭园兰 《哲学动态》2022,(11):54-60
朱子对“离爱言仁”说的批判,学界多有关注,但不曾结合仁、爱的分合关系和心性、工夫论的内在关联等内容进行专门考察。朱子的心性论与其工夫论关系密切,其心性哲学为其工夫修养提供理论基础。在己丑之悟后,朱子通过新建“心统性情”之心性结构以凸显“情”的心性论实质。立足于工夫论的角度,朱子一方面批判二程门人杨时、谢良佐及其后学的“离爱言仁”说无警切之功、沉潜之味,不合圣言,空而不实;另一方面,他主张以爱推仁、因爱知仁、以爱之理释仁,倡导升高自下、下学上达、先涵养后察识的工夫论路径。这彰显了朱子由中和旧说到中和新说的转变及其理学心性、工夫论建构的发展与完善,透显出其与时俱进地建构理学、大力推动传统儒学创新性发展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0.
李顺华 《天风》2006,(5):33-35
《路得记》是整本圣经当中以女人命名的两篇当中的一篇,虽然短小但很精湛,其中充满了路得、拿俄米和波阿斯之间相互的爱,也揭示了人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苦难和忍受苦难的人生态度,而正是这种人们之间相互的爱,以及正确的苦难观,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才得以构建与强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